据天柱山镇政协联络组反映,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呈现高发多发态势,涉案金额日益增长。据了解,截止到7月15日,我市共计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08起,较2024年同期168起上升23.81%。其中冒充电商客服类诈骗48起;刷单类诈骗31起;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18起;贷款、代办信用卡类17起。损失金额达1542.87万元,较2024年同期1418.5万元上升8.77%。
为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有效遏制电信网络案件的发案势头,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建议如下:
一、聚焦统筹推进,共建共治。
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纳入党委、政府重点工作,构建党政抓总、部门主管、行业主治、公安主抓、乡镇主责的全民反诈新格局,增强乡镇、部门、行业企业的工作主动性和责任心,将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不断提升共建共治合力。各级成立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晰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统筹协调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推进市反诈中心实体化运行,公安、通信、网络、金融等部门落实具体人员,市公安局要采取领导包抓、警种联动支援、派出所所长回访等工作措施;电信和金融行业通力协作,完善对客户的实名制管理、信息安全保护、个人账户的审核监管,为全力打赢反诈攻坚战提供坚实后盾。依托乡镇综治工作中心,构建村(居)干部具体负责,网格员广泛参与的反诈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扎实开展打击治理电信诈骗工作。
二、聚焦以宣促防,入脑入心。
利用乡村大喇叭、横幅、反诈宣讲、发放宣传手册等“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形成微信、抖音等融媒体反诈宣传矩阵,普及常见诈骗手段及防范知识,筑牢防骗思想防线。针对发案特点、受害人群、案件类型,梳理出高发案件类型、易受骗人群、易发案区域,形成预警提示,及时推送、精准宣传。通过以案说法等多种形式“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积极引导群众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提高反诈能力。银行、电信营业厅等重点场所线下大厅和网上营业厅实时滚动播放反诈宣传。乡镇注重对中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和潜在受害者讲解常见的电诈手段、作案方式和防范技巧,提升群众识骗、防骗、拒骗能力,形成多位一体的全民反诈社会氛围。
三、聚焦协同联动,严管严控。
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从源头上遏制电诈行为,公安、金融、电信、网信等行业部门间强化反诈数据互通共享、线索移交、案件协查等多方联动预警防控措施,建立全链条打击治理协作、技术手段融合应用、重点电信业务风险防控、失信用户联合惩戒等工作机制,重点对涉诈异常账户、网络账号和可疑交易的风险排查和监测处置,合力提升精准识别、严肃查处、有效治理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能力。紧盯重点环节、要害领域,对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特殊敏感时期定期排查分析研判会商处置,深入开展“无诈机关”“无诈社区”“无诈校园”“无诈企业”等系列创建活动,发动全社会力量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作斗争,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反诈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