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黄铺镇政协工作联络组反映,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施肥、喷药、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然而,农村田间高压电缆通讯线路的不规范问题,却给无人机作业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和操作阻碍,制约着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
一是线路布局杂乱无章。 许多农村地区在进行高压电缆和通讯线路铺设时,缺乏统一规划与科学设计,大大降低了大型收割机的工作效率。而对于无人机来说,复杂的线路环境更是增加了其飞行风险,稍有不慎就可能撞上电线,引发事故。
二是线路高度设置不当。部分高压电缆和通讯线路的架设高度不符合农业机械作业要求。有些线路过低,影响大型收割机以及无人机的作业效果和覆盖范围。
三是线路老化缺乏维护。一些早期建设的高压电缆和通讯线路,由于使用年限长,缺乏定期维护和更新,出现了老化、破损等问题,不仅容易漏电,对人员和机械安全构成威胁,还会影响信号传输,干扰无人机的飞行控制信号,导致无人机飞行不稳定甚至失控。
四是与农业设施建设不协调。高压电缆线路在规划和建设时,没有与农田中新建的大型农业设施进行有效协调,导致线路与农业设施相互干扰,影响了双方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运行。
为此建议:
一、加强科学统筹规划。建立由政府主导的联合规划机制,组织电力、通讯、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成立农村田间线路规划协调小组。结合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农村田间高压电缆和通讯线路的专项规划。明确线路走向、布局原则和建设标准,确保线路规划科学合理,既满足电力供应需求,又不影响农业生产和农业机械作业,避免线路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在规划新线路时,尽量避开农田核心区域,选择沿田埂、道路等边缘地带铺设,尽量地下走线。对于无法避开农田的线路,要合理设计走向,减少对大型收割机等机械作业路线的阻碍,优化线路走向。
二、 加强线路排查整改。组织专业人员对农村田间的高压电缆和通讯线路进行全面排查,详细记录线路的老化程度、破损情况、高度以及对农业机械作业的影响等信息。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积极推进高压电缆和通讯线路的入地工程,将架空线路改为地下电缆。联合各通讯运营商,针对通讯线路杂乱无章的问题,共同对农村田间的通讯线路进行整治。清理废弃线路,拆除不必要的电线杆,对现有线路进行梳理、捆扎和规范,确保线路整齐有序,减少对农业机械作业的干扰,加强对通讯线路建设和维护的管理,避免出现新的乱搭乱建现象。
三、统一线路高度标准。制定严格的线路架设高度标准,确保高压电缆和通讯线路的高度满足大型收割机、无人机等农业机械的安全作业要求。对于不同类型的线路和不同区域的农田,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高度范围,并加强对线路建设过程的监管,确保标准得到严格执行。对于不同的通讯公司,在铺设自有线路时,由指定的电缆杆线公司统一进行规划,该合并使用的合并使用,合理利用杆线资源。
四、加强田间线路维护。加大对农村田间高压电缆线路建设和维护的执法监管力度,规定在农田等农业生产区域进行电力设施建设时,必须经过农业农村部门的审批,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不影响农业生产,严厉查处违规建设、不履行维护责任等行为。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鼓励农民和社会各界对违规行为进行监督举报,保障农业生产环境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