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市政协文艺和体育界别反映,暑期是青少年溺水事故的高发期,每一起溺水事故的发生,都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为切实保障青少年的生命安全,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共同织就青少年暑期防溺水安全网,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如社区公告栏、宣传海报、广播、微信群等,广泛宣传防溺水知识和安全常识。鼓励自媒体人制作生动有趣的防溺水宣传视频,在社区活动中心、学校、商场等人群密集场所循环播放。整合志愿防溺水团队开展“防溺水安全知识进家庭”活动,深入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进行安全教育。开展“优秀青护学堂”“防溺水安全小卫士”评选活动,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二、开展隐患排查,完善防护设施。河道管理部门要对辖区内的河流、湖泊、池塘等水域进行全面排查,对水深、水流、周边环境等情况进行详细登记,确定危险水域和重点防范区域。各乡镇(社区)要在辖区内河流、水库、塘坝、水井、沟渠、机井、建筑工地水池、废弃矿坑、景区内水体各类危险水域周边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安装防护栏、隔离带等设施,防止青少年擅自进入危险区域。要定期对辖区内的水域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修复损坏的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确保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引入社会力量,加强巡逻值守。要建立健全防溺水联防联控机制,一是组建专业化巡逻队伍,联合民间救援组织在暑期每日午后(14:00-17:00)及傍晚(18:00-20:00)等高发时段,对辖区内高危水域实施网格化巡查;二是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统一配置救生圈、救援绳等专业装备,定期开展CPR急救、水上救援等专业技能培训;三是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推广天柱山冬泳协会经验,暑假期间安排3名会员(其中至少1人具备应急救援资质)在潜河流域开展水陆立体巡查,确保及时发现并制止青少年危险涉水行为。
四、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暑期生活。妇联、共青团、文明实践中心携手社会志愿团队,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诸如夏令营、兴趣班、科普讲座、研学班等,吸引广大在校大学生投身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以大带小”,既丰富大学生的暑期实践生活,又有效减少青少年在水边玩耍的机会。发挥天柱山研学基地作用,积极开发“暑期带娃”等业务,引导学生走进研学基地、走进课堂。
五、强化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学校要重点监测假期中各班家长微信群防溺水安全教育提示活动,通过微信班会、安全教育课、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强调防溺水的重要性,普及防溺水知识和技能。家长要切实履行监护责任,从严要求,确保学生不独自外出玩水,不到陌生水域玩水。要建立家校及社区沟通机制,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定期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假期情况,提醒家长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共同保障学生假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