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市政协经济界别反映,当前,面对当下经济形势,我市餐饮业正经历极其严峻的危机,生存压力巨大,行业生态面临重塑风险,对地方经济(特别是就业)构成强烈冲击。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餐饮行业普遍面临巨额亏损。以潜山市为例,目前,潜山市餐饮企业(含各类餐馆)大约在1000家左右,自6月以来,超9成企业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0%,部分企业下降80%左右,下跌幅度远超行业正常波动范围。营收腰斩甚至更多,但固定成本(如房租、部分人力、能源、部分食材)没有同比例下降,导致成本收入倒挂,绝大多数企业入不敷出,现金流极度紧张,经营难以为继。
二是餐饮行业就业市场受到冲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潜山市餐饮行业从业人员将近1万人。从去年同期水平看,人均年收入为5万元人民币,员工大多数集中在40岁以上,以妇女为主,且95%以上为本地职工,是解决本地中年人群,特别是女性就业的关键渠道,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自6月以来,因市场冷淡、效益亏损,大部分餐饮企业采取轮岗或基本工资保障等变相降薪或减少工时的手段维持运营。企业裁员率达到了15-20%(意味着已有1500-2000名员工失去工作),但这部分人群通常再就业能力相对较弱,技能转型困难。大规模裁员和轮岗对这部分人群及其家庭的生计影响尤为严重,尤其是40岁以上本地女性群体再就业困难,社会问题凸显。
三是行业生态面临系统性风险。高亏损率+高裁员率+营收暴跌,预示着餐饮行业内将有大量企业濒临倒闭。如果现状持续,会使餐饮行业从业者丧失信心,导致投资减少、创新停滞,进一步削弱餐饮行业复苏能力,甚至可能出现大规模裁员潮、闭店潮。同时,餐饮行业上下游的供应链(食材供应商、设备服务商等)也会受到连带冲击。
为此建议:
1.通过政策引导缓解压力。建议税务部门研究出台定向减税降费政策,通过对大众化、社区型餐饮企业减免增值税、延长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期限等政策,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鼓励国有企业对租赁企产业的餐饮商户减免租金,对承租私人物业的困难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租金补贴。研究阶段性降低社保缴费比例的可行性,为餐饮企业提供稳岗补贴,支持灵活用工模式。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餐饮业专项信用贷款,为餐饮企业提供低息或贴息贷款,简化审批流程,提高信用额度。
2.鼓励餐饮企业丰富餐饮模式。积极拓展外卖、零售等业务,通过线上销售、直播带货、菜品推广等形式丰富餐饮模式,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改变“等客上门”的传统餐饮思路,大力发展“上门烧饭”、“厨师租赁”、“同城送餐”等业态,保障餐饮行业人员的就业。推进“私房菜”向“家常菜”转变,让菜品、菜价更亲民。
3.搭建平台探索餐饮发展方向。推动“餐饮+民生”融合路径,鼓励社区牵头组建餐饮网络,将大众餐饮纳入“15分钟便民生活圈”规划,支持早餐工程、老年助餐点、社区食堂建设。鼓励餐饮企业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开放学校、医院、养老机构等营养配餐服务招标,支持合规餐饮企业承接。促进“餐饮+文旅”联动,由文旅部门牵头餐饮协会,联合推广地方特色菜系、非遗美食,打造地方美食IP,纳入旅游推广路线。合理规划餐饮夜市、文创市集区域,简化临时外摆审批,支持“夜间经济”与“市集经济”。
4.理念倡导与消费激励。宣传“适度消费”“健康餐饮”,通过媒体倡导节约、健康的饮食风尚,淡化“讲排场”观念。评选“百姓喜爱餐厅”“特色小吃店”,官方背书大众化、特色化转型成功案例,重塑餐饮文化导向。发放“民生消费券”,针对大众餐饮、夜间消费、社区食堂等场景发放专项消费券,直接刺激居民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