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余井镇政协联络组反映,近年来,农村人居环境大大提升,农村“四有”道路建设越来越完备,随之也出现部分乡村道路存在垃圾桶占用路面的情况,部分垃圾桶紧贴路缘甚至凸出路面,尤其在窄路、弯道处,会车时双方视线受阻,易因避让垃圾桶发生刮擦、碰撞,甚至有可能造成交通事故;大型垃圾收集车清运时,也常因垃圾桶占道导致道路临时堵塞,影响通行效率与安全。这一问题既给村民日常出行带来隐患,又与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初衷相悖。
为此建议:
一、划定统一摆放区域,为车“让三尺”。以村为单位,对辖区道路进行排查,在道路两侧非通行区域(如路肩、绿化带内侧、房屋外墙与道路间的闲置地带)划定1-2米宽的“垃圾投放区”,用石灰线或低矮护栏标注,确保垃圾桶完全处于区域内,不占用路面。
二、调整垃圾桶规格与数量,减少占道面积。一是部分乡村道路两侧空间不够的情形下,替换超宽、超高的大型垃圾桶,改用小型分类垃圾桶,减少单桶占地面积;在人口密集区增加投放点密度,避免因单桶容量不足而随意摆放。二是推行“定时定点清运+村民错峰投放”模式,非清运时段将垃圾桶暂存于农户院落或村集体仓库,仅在早、晚投放时段置于划定区域,减少路面占用时间。
三、 强化宣传引导,加强监督管理。一是通过村广播、微信群、公示栏宣传规范摆放要求,与农户签订《垃圾投放责任书》,明确“垃圾桶出界即违规”,由村保洁员每日巡查,对违规农户提醒整改。二是结合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推行“党建+”模式,设立“随手拍”监督渠道,村民可拍摄占道垃圾桶上传至村委会,对连续合规的农户给予有关奖励,形成共治氛围。
通过“划区域、减占地、强管理”,既能保障乡村垃圾及时清运,又能为道路“腾空间”,让会车更安全,让乡村环境既干净又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