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决定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将我省纳入规划范围。对于地处长三角纵深地区、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潜山来说,是重大利好,也是重大契机。近期,根据市政协统一部署,个人围绕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畅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渠道这一专题,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认真思考,汇报几点想法。
一、总体情况
安徽与沪苏浙渊源悠久,沪苏浙皖山水相依、人缘相亲、文脉相通、经济相融,四省市历来互为文化旅游的重要客源地和主要目的地,实现合作发展是大家共同夙愿。潜山作为皖之源和全国文化与旅游双百强县,“十二五”以来,我市就坚定不移实施旅游兴市战略;2018年,潜山成功撤县设市,成为全国首个以旅游为特色撤县设市的县份;当前我市年接待游客量已突破千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百亿元,在助力潜山加速融入长三角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更高质量的发展。
但从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要求来看,我们也还存在一些亟需补齐强化的短板。一是融入上,主动作为还须强化。多年来,潜山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愿望强烈,但缺少对自身文化旅游资源独特优势、独特地位的深入分析把握,造成在合作发展中学习多示范少、跟跑多并跑领跑少,没有充分彰显潜山文化旅游产业的比较优势与发展自信。二是规划上,等高对接还须强化。虽然我市在交通设施、平台打造、服务标准及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有长足进步,但与东部地区相比,还存在标准过低、衔接不畅等问题。比如景区通达性上,连接沪苏浙主干交通相对畅通,但“最后一公里”仅实现到达水平,畅通高效尚未根本解决。比如服务水平上,旅游黄金期接待服务能力仍显不足,智慧旅游、智慧景区建设整体依然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三是发展上,错位发展还须强化。虽然打造了一批知名景区、旅游品牌、示范基地,但同构同质的业态比较多,一些项目景区落入同质化、低水平竞争的现状。同时,在开放上思想还不够解放,引进战略投资者、借助外部力量发展的步子不够大、不够快,文旅企业体量较小、竞争力不强、区域影响力偏弱。
三、对策建议
长三角区域是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是中国文旅产业最具增长潜力的战略基地。文旅合作发展既是推动一体化的排头兵,也是实现高质量的新引擎。潜山文旅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后发优势凸显,在“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我们初步考虑潜山在文旅方面的定位是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度假康养目的地和长三角生态健康后花园,长三角文旅合作发展必将有更多“潜山担当”“潜山作为”。
一是优化康养旅游空间布局。围绕山上山下联动发展,打造“一城一核三环四区”全域旅游格局,夯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坚实基础。坚持“五城同创”,打造皖源古城、灵秀水城、魅力山城、荷香梅城、康养新城,建设有韵味有品位的旅游城市;加大天柱山大景区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主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水平,推进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景观开发,加快智慧景区建设,提升天柱山旅游发展极核;建成环天柱山、浒山湖等康养基地和环潜山河百里画廊,推进天柱山国际康养小镇、职工疗休养中心、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培训基地等建设,打造环天柱山、环浒山湖、环潜水河风景带;建设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等精品线路,构建山水运动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生态康养、田园观光农事体验、研学科普文化溯源等片区。
二是构建康养旅游服务体系。以建设高标准服务体系为抓手,引导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中从一日游向多日游转变,从来潜游客向潜山旅游传播者角色替换。率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讲话精神,主动与长三角城市群对接,加快建成全域旅游智慧中心,加强旅游大数据精准应用,形成“线上一键式、线下一站式”服务模式;加快全域旅游“十个一”工程建设,谋划“皖宗徽韵”等大型常态化旅游演艺节目、打造特色美食与特色商品等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高标准主题文化展馆、主题乐园、大型体育场、智能停车场等项目,大幅提升旅游服务保障水平,引导从传统观光游向体验游、养生度假游、研学游等多业态发展,切实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是打造康养旅游立体交通网络。提升对外交通的服务水平、强化内部路网的优化升级,着力构建“外通内联、快速通畅、绿色智慧、安全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为康养旅游发展提供支撑保障。外部交通上,加快合安九高铁、六安景高铁建成通车,主动迎接高铁时代到来;推进齐云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和大别山联动高铁、武杭高铁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天潜高速、沪渝高速潜山段升级改造、岳武高速东延线潜山段及槎水和源潭出入口、济广高速水吼出入口等建设,力争太天舒高速列入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并启动建设,加快融入长三角高速路网;积极争取天柱山新机场选址落地潜山,扎实谋划潜山通用机场项目等。市内交通上,以环山、环河、环湖生态交通为重点,推进环潜水河西线旅游公路、天柱山一号公路、城区至高铁站快速通道、城区至后山旅游快速通道、源潭高速出口至下浒山快速通道、槎水高速出口至后山道路等建设,并借助现有公路路网,把全市的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景点串联起来,沿线合理布局休闲驿站、观景台、停车场、旅游公厕等配套服务设施,丰富旅游元素,建设高标准全域康养旅游专线,打造“移步即景”的视觉享受。
四是加强区域联动协调发展。坚持共商共建共赢思路,以区域联动提升综合竞争力,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强与周边太湖文博园花亭湖、舒城万佛湖、岳西明堂山等旅游合作,打造一批精品红色、山水、文化旅游线路;加快五山联动,联手推出“世界遗产”精品之旅、大别山国家风景道、历史文化名城之旅等,实现“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共同推出专线游轮、高铁、航空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