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大会发言

充分利用好“两基地”品牌 开发长三角康养旅游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0-12-10 09:08  点击率:
李  芳

 
       根据安排,在开展“全力打造生态旅游康养后花园,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题协商活动中,就我市如何充分利用好“两基地”(住建部颁布的第一批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互动培训基地和申报职工疗休养基地)机会,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个课题,谈一些个人浅显的想法。
       一、申报创建“两基地”的意义
       潜山市作为全国首个以旅游特色申报“撤县设市”的县份,资源优势十分明显,特别是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全省前列,近年来文明创建、景区创牌等工作成果丰硕,在此不再赘述,这些都为我市开展“两基地”创建和申报奠定了坚实基础。
住建部明确指出,将按照效果好、有特色、示范性强、可推广的要求,依托第一批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互动培训基地,打造一批高质量的现场观摩点,并建立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综合运用理论讲授、案例教学、现场观摩、互动交流等形式开展培训,通过举办承办国家、省、市、县等多层级共同缔造培训活动,不断拓展培训领域,深化培训内容,逐步打造成为共同缔造活动、村镇建设等工作的综合性培训平台和教学基地。这将直接推动我市美丽乡村建设这个“金字招牌”向“金色产业”转变。
       申报创建省职工疗休养基地,经济效益更加显著。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级各类工会会员数量超1000万人,其中公务员数量约为30万、其他财政供给人员210万左右。按照安徽省总工会相关文件,工会可以组织职工开展疗休养活动,初步测算全省职工疗休养经费逾百亿元。今年10月21日,沪苏浙皖“一市三省”总工会签署了《长三角地区职工疗休养基地互认共享协议书》,明确今后沪苏浙皖四地工会将资源共享,以职工疗休养基地为平台,相互提供规范、优质的职工疗休养资源服务,相互合作宣传推介职工疗休养产品。沪苏浙三地区作为长三角主要成员,区域人口数量巨大,职工疗休养投入更加巨大。潜山市若成功申报若干个省级职工疗休养基地,将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依托“两基地”,推进生态康养旅游的几点建议
       当前,在“两基地”创建和申报方面,我市相关部门和地区正在大力推进和积极探索。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互动培训基地方面,已成立领导小组并明确部门分工,选定了现场观摩点和授课场地;在职工疗休养基地建设上,由天柱山管委会管理的皖山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已在积极申报,并以山水养身、美食养生、人文养性为内涵,推出“文化寻源”“乡村寻美”“戏曲寻根”“红色寻迹”等多款特色线路,竭力为广大职工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疗休养产品,对进入天柱山职工疗休养基地的疗休养团队拟实行门票免票优惠,并提供住宿、餐饮专属优惠政策。个人认为由乡村振兴生产出美丽经济、从全域旅游延伸至疗休养产业是新发展理念的深入贯彻、新发展格局的密致构建。潜山市因旅游特色而设市,就要突出天柱山为龙头的旅游品牌、彰显山水田园城市产业特色。结合专题协商要求,提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当前,各级各部门对“两基地”创建和申报了解不多,特别是“共同缔造”活动可以说知者廖廖。住建(农业农村局)、工会等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大对“共同缔造”活动和职工疗休养基地建设的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各界参与进来,形成全民关心、支持和参与的良好氛围。在职工疗休养基地建设上,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市场主休的积极性,引导宾馆饭店、休闲农庄等社会公共接待场所参与创建。
       (二)出台扶持政策。住建(农业农村局)、工会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要借鉴学习其他地区好的做法,制订相应扶持政策,并争取市委、市政府研究后印发实施。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互动培训基地方面,要对参加现场观摩点和授课场地建设的乡镇和社区,给予资金和项目支持;在职工疗休养基地申报上,要积极争取省市主管部门支持,对申报主体开展好技术指导,在硬件建设上给予资金补助。
       (三)开展特色创建。作为旅游资源大县,我市在“共同缔造”活动和职工疗休养基地申报上,不能仅仅满足于“有”,一定要着眼于“优”,要充分利用我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皖西南中心的区位优势,群策群力,共同努力,积极打造“共同缔造”活动和职工疗休养基地“潜山品牌”。
       (四)顶层设计引领。乡村振兴需要政府的宏观指导,因地制宜,一地一特色一区一风貌,指导属地农民或投资方共同缔造美好村居环境以达到共同致富,发展美好经济。乡村是有烟火气的乡愁,留住农民安居乐业才能实现共同缔造。一是政府意识转变,把决策权交给村委会,二是做好培训工作,培养更多领头人,三是引进新生理念,注入管理及运营模式。因工作关系,我也接触到一些设计和运营公司,比如安徽农道“六让之道”和景域驴妈妈集团的“目的地思维”等,他们理念模式已成熟完善,可以积极共同合作。只有原住民有滋有味的生活才能带来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
结合天柱山风光和全域旅游特色,将游线串起来,让本市居民都能享受体验。景点和景观要有自我特色,防止审美疲劳。从吃到赏、从游玩到体验,挖掘我市本土元素,做出特色并发扬传承。本地的内容内涵不丰富就无法让人家在潜山这座后花园里畅游忘返,现在基地的点状分布不外乎围绕天柱山景色和环境体验,以休养为主,疗养功能弱化了,康养更是还在规划中。首先医养研发机构少,必须借助中医药这一中国最传统的手段和先进的科学仪器加大医养领域的投入,积极与中医药类大中院校合作。二是特色专科医院或康复中心都没有,无法有效的提供治疗设备和场所。三是布点分布集中,对招商引资不利。康养产业是个大基地,涵盖很多,种类单一的产品容易形成同质化。建议政府能统筹谋划设立一个研发平台,孵化并延伸产业链,在休养、疗养、康养、医养,甚至到临终关怀、网上祭拜等等各产业业态纷呈发展。
       以上发言,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Copyright © 2002-2023 政协潜山市委员会 地址:安徽省潜山市潜阳路368号 电话/传真:0556-8928211
备案号:皖ICP备11020677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402000221号 技术支持:炫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