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视察调研

关于及早启动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7-10-31 23:47  点击率:

   根据省政协皖协办字[2006]5号文件精神,20064月中旬至下旬,由县政协主席丁伯祥和副主席童宏祥、操龙祥带领部分政协委员,深入到县综合经济开发区和源潭、黄铺、余井、王河等地,就我县园区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中,委员们实地考察了5个园区建设现状、10多家入园企业生产情况,并召开6个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园区领导、园区企业人士、园区所在地村组负责人以及拆迁安置户代表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我们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园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为了加快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实力,我县各级领导把发展园区经济摆上了突出位置,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园区建设的快速启动和发展,初步形成了“办园区、兴园区、服务园区”的良好氛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园区建设初具规模。目前,我县规划建设中的“1+7”园区,已有5个园区建设快速启动,其中省级潜山综合经济开发区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全国乡镇企业东西部合作示范区的基础上拓展延伸的,总体规划面积11.9km2,已建成老区面积3.8km2200211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开发区后,经过近3年的努力,又开发新区4.2km2,累计投入资金5亿元,基本完成道路框架和供电、给排水、通讯等管网配套建设。源潭民营经济园区,总体规划面积1km2,经过近3年的努力,已开发新区0.3 km2,累计投入资金2000万元,已基本完成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黄铺民营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近2km2,已开发起步区0.15km2。余井工业经济园区,总体规划面积0.2km2,已开发起步区0.08km2。王河全民创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1km2,已开发起步区0.067km2。天柱山、槎水、梅城等镇也在进行园区的规划选址和勘测等准备工作。二是园区经济初见成效。尽管我县园区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的势头强劲,成效也开始显现。据统计2005年县综合经济开发区实现GDP7亿元,占全县的19.72%。工业增加值3.55亿元,占全县的34.53%。财政收入0.14亿元,占全县的10.32%,园区已成为促进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园区项目集聚形势也比较喜人,特别是去年我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来,企业入园愿望十分强烈,到目前为止,县综合经济开发区已经签约入园项目30家,其中建成投产的7家,在建项目8家,待建项目15家,其中投资超千万元的24家,投资超亿元的2家,合同引资额10亿元,实际到位5.7亿元。初步形成了以日用化工、机械制造、医药卫材、纺织、板材、纸制品、农特产品开发等为主的产业群。源潭民营经济园区已有入园企业6家,其中已投产的佳美制衣公司年创产值千万元,上缴税收20多万元,已签订用地协议,从事制刷板块项目6家。黄铺民营工业园区已有入园企业9家,其中投入生产的5家,在建项目4家。园区已成为我县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随着投产企业的逐年增多,需要的劳动力也随之大量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县综合经济开发区企业安置本地就业5000多人。园区已成为我县吸纳劳动力就业重要渠道。三是园区发展初步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如县综合经济开发区在开发中注重“四个坚持”:即坚持项目立区,强力招商;坚持两条腿走路,建好“园中园”;坚持环境优先,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坚持开发式安置,保障失地农民生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县委、县政府还根据县开发区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行政管理区域,将总体规划区内的古塔、八一、三合3个行政村划归开发区管委会管理,使开发区内规划管理和行政管理做到有机统一。这样既有效改善了开发区的建设环境,又有力促进了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同时为开发区妥善安置农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目前为止,县开发区正在区内繁华地段,统筹兴建两个大市场,确保每个失地农户有一套商住两用房,有一个稳定的生活来源。源潭民营经济园区在开发中注重“四个结合”:即把园区发展与总体规划有机结合,形成六纵两横的总体格局;把园区发展与易地扶贫相结合,有效扩大城镇规模;把园区发展与激励政策相结合,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把园区发展与多元投资相结合,加快建设速度。黄铺工业园区注重“三个先行”:即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力求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思想先行,合力推进,引导当地村组干群自发签名要求办园区,使园区建设得到空前支持;坚持项目先行,稳中求进,采取市场化运作,通过入园企业带资和开发商垫资,稳步推进园区建设。余井和王河两镇注重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利用荒山荒坡建设园区,从而大大地降低了开发成本和工作难度。

  二、我县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园区经济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与沿海发达地区有较大的差距,存在着规模较小、享受优惠政策较少、吸引力不强等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县园区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当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制约着园区发展:

  1、园区投入不足,发展速度缓慢。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园区基础设施投资每平方公里在0.81.5亿元,才能做到功能完善。而我县到目前为止,5个园区基本达到功能完善的建成区面积只有4.25km2,仅占规划面积的25%,究其原因: 一是我县各级财力有限,财政性投资极少,加之园区起步之初,要实行一些优惠政策,出让土地价格偏低,融资能力较弱,同时又受到国家金融政策限制,贷款支持难度很大,从而导致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举步维艰。二是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投入不足,致使园区项目从引进到投产周期较长,效益不高。一些县级银行由于授权授信和地方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很难投入资金支持园区企业发展,农村信用社虽能投入部分资金,但由于利率高、期限短,以及信贷投向的限制,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而且园区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建立企业投资担保基金、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贷款难、融资难”严重制约着园区经济发展。

  2、园区土地紧缺,报批费用高。过去相对城市来说,县域工业用地比较宽松,也是招商引资的一大优势,但近年来,由于国家加强土地宏观调控,致使县域工业用地普遍趋紧。即使是规划中利用荒山荒坡建设的工业园区,上报省里后也一时难以批下来,直接影响到园区企业落户。即便是能争取到一些用地指标,报批手续也比较繁杂,费用比较高。据有关园区负责人反映,仅是上缴省市部门各种报批费用,每亩高达14669元,几乎与征地成本持平,而且必须先缴后批再使用,这无疑加大了园区建设工作难度,也直接影响到园区的建设速度,使得一些有志于在园区兴办企业的人士,望“园”兴叹,在等待中错失发展良机。

  3、园区企业规模小,产业结构层次低。由于我县园区建设时间短,门槛低,致使一些入园项目存在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投资规模较小、技术含量不高、产业链条不长、牵动性不强等问题,有的企业甚至是异地搬迁,仍停留在原加工企业基础上,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特色不明显,与县域经济发展关联度低,与园区长远发展规划不相符。从总体上看,我县园区的经济技术水平,仍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企业发展主要依靠增加投入和铺设新摊子,实行的是外延式扩张,产品附加值不高,园区未能形成与自身产业和县域特色相适应的整体发展格局,未能产生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也未显现。

  4、园区管理体制不顺,发展缺乏活力。我县5个已经启动的园区只有县综合经济开发区成立了管委会机构,其它的4个乡镇园区,暂由乡镇及其发展办临时代管,不论是专门机构还是临时代管,都存在职能不明确,功能不完善等问题,既不是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也没有单独的财政和行政权力。根据市政府“三定”方案有关规定,县委县政府对县开发区管委会“高授权”,但在实际工作中,管委会及派出部门单位都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相关的办证及审批仍要通过政府有关部门,大量的精力耗费在频繁的协调中。一些入园企业经营者,仍感到有苦难言,有事难办。按规定,企业入园后一切相关手续由开发区全程代理,限时办结,有关部门应见章盖章,但实际上难以做到。一些公共管理部门特别是条管部门,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低,“阎王好找,小鬼难缠”。一件原本普通工作人员职责范围的事,非得经过县领导亲自协调才能办成。园区的管理人员大多是当地调配和临时兼管的干部,真正懂得园区管理业务的人才较少,尤其是缺乏一支复合型、高素质的招商队伍,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园区的健康发展。

  三、加快园区发展对策与建议

  园区作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受到经济基础、区域位置、科学技术、人文环境、政府效能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审时度势,积极而为,科学而为,不断地推进园区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1、进一步加大园区投入支持力度。园区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搞基础设施和拆迁安置农民,资金已成为制约我县园区发展的瓶颈。建议省里针对各地工业园区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在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多元投入机制,以“适度性负债,企业化管理,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各方面资金参与园区开发建设的同时,尽快制定一些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县域工业园区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对贫困县,更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层。一、尽快设立园区发展专项基金,鼓励支持县域工业园区发展。二、与国有商业银行协调,要求其安排专项贷款支持县域工业园区发展。三、统筹协调省直有关部门,加大对县域工业园区扶持力度,在安排以工代赈、国债等专项资金中,切块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四、建立激励机制,要改变现行的税收分成办法,增加县域税收留成比例,尤其是增量税收的留成比例。要加大对县域的转移支付力度,以增强县域政府发展工业园区的财力和动力。五、制定有关园区发展的实施细则,在土地征用、拆迁安置以及失地农民保障方面做出详细规定,引导园区经济走上依法有序、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

  2、进一步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园区不仅是经济发展内在动力,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省里1997年颁布实施的《安徽省省级开发区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开发区管委会“代表所在地人民政府对开发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得到落实。为在开发区内建立高效、统一的管理机制,建议省里根据中国加入WT0的新形势,对《条例》做必要的修订,进一步明确《条例》的执法主体和执法手段;明确市、县政府在哪些方面授予开发区管委会行使县级管理权限,以便开发区管委会对区内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3、进一步拓宽园区融资渠道。针对当前园区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建议省里尽快出台一些政策和法规,加大对县域工业园区的支持力度,如尽快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精神,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与国有商业银行协调,要求其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尽可能地放宽贷款抵押条件,同时明确县域金融机构为县域经济服务的义务;在银行对企业缺乏信用的情况下,通过政府和行业协会组织等缓冲带来沟通银企关系;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出台优惠政策,支持民间贷款担保机构做大做强;借鉴外地做法,将一些信誉好、效益好、发展前景好的企业捆绑打包,集体授信,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4、进一步调整园区工业用地政策。针对目前园区工业用地紧张实际情况,建议省里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对园区工业园地实行必要的倾斜。如增强工业用地指标,简化土地报批程序,降低土地报批费用,对上缴省里的报批费用可采取缓缴或分期付款方式,以促进县域园区经济快速发展。

  5、进一步加强园区宏观指导。一、出台相关规定,对全省范围内各类工业园区投资优惠政策提出大致统一的原则性要求,避免各地园区之间政策上的恶性竞争,逐步将各地园区之间优惠政策等竞争引导为投资环境的竞争。二、设立专门主管园区经济发展的工作部门,研究我省园区经济发展大计,制定园区经济发展规划,协调各地园区的主导产业布局,延伸各地园区产业链条,增强各地园区产业互补。同时在项目审批、项目用地以及人才、信息等方面为园区企业提供服务。三、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尽量减少条条管理部门,充分发挥县域政府发展园区经济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六年五月

Copyright © 2002-2023 政协潜山市委员会 地址:安徽省潜山市潜阳路368号 电话/传真:0556-8928211
备案号:皖ICP备11020677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402000221号 技术支持:炫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