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视察调研

关于农村安全饮水工作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5-05 11:11  点击率:

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一、我市农饮工作现状

2016年以来,全市共投入资金5257万元,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309处(规模水厂14处,小型供水工程294处,城市管网延伸1处),供水人口51.68万人;分散式供水工程589处,供水人口1.44万人。总供水规模5万立方米/天。我市农村安全饮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具体以下四个特点: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为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民生工程,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总指挥,发改、财政、水利等部门为成员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管理协调领导小组,明确了组织领导、主体责任和部门协作职责,夯实了工作任务,划定了时间节点,强化了推进措施,为全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科学规划,系统推进。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集中供水为主、分散供水为辅的方式,科学合理地编制了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初步建立健全了"一个体系、三个机制",即:城乡统筹、设施完备的供水工程体系;管理专业、运行规范的工程管理机制;责任明确、分工协作的监管责任机制;财政扶持、要素支撑的政策保障机制。      

(三)严格监管,保障安全。市政府出台《潜山市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实施方案》,市水利局出台了《潜山市小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细则》,狠抓农村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落实农村饮水安全“三个责任”。全市13个建有小型供水工程的乡镇,已全面建立了“权责清晰”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明确了13名乡镇总网格长、90名村级网格长、285名管护人员工作职责。建立健全水质检测机制。落实日常规水质检测10项,月常规水质检测42项。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全市16处规模水厂出厂水、末梢水每月进行检测;对404处小型供水工程出厂水、末梢水和分散供水工程的末梢水每月进行轮流巡检,检测频次2次/年。宣传引导群众监督。市水利局建立了农村饮水信访投诉问题快速处置机制,安排专人专班处理群众信访投诉,对群众反映的水质、水量等存在的问题安排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查实处理,并将结果及时向群众反馈。

二、存在的问题

 我市虽然在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个别单位对饮水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宣传贯彻《潜山市小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细则》流于形式,广大群众对现行国家农村安全饮水政策知晓率低,等靠要思想严重;镇村干部政策法规掌握不全面,不利于工作有效开展;部分群众有偿用水意识淡薄,对水费收缴有抵触情绪,水费收缴工作难度大,严重影响供水设施正常运行。

(二)分散供水工程存在短板。一是水量不足。2022年我市发生特大干旱,年降雨量只有多年平均降雨量的一半,部分小型供水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水源出现枯竭,自来水水量不足。有些主管网管径偏细,尤其是前期私营水厂盲目扩大用水户,铺设的管道管径小,春节用水高峰期用水量骤然增大,末梢管网水量不足或无水。二是水质出现浑浊。我市山区小型农村饮水工程点多面广,前期国家投资少,工程建设标准不高,水净化处理设施不齐全,洪水期间易出现水质浑浊情况。三是工程管护不到位。小型农饮工程点多面广,工程建好后,绝大部分乡镇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管理人员年龄偏大,不专业、工资报酬少,责任心不强,管护人员积极性不高。有的没有收取水费,没有落实管护经费,造成已建成的小农饮点运行一段时间后失修老化,不能正常发挥效益。

(三)饮水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足。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本上没有建立应急机制和准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和设备,没有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应急处置能力有待加强。要素保障不够。建设泵站等涉及用地保障要素,有的保障不了,基本用地要素保障没有开辟绿色通道。

三、对策和建议

“平江供水模式”作为湖南省唯一县级代表在全国农村供水“十四五”规划思路南方片区研讨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得到了国家部委及与会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肯定。主要经验是:思路大创新规划高起点、资金大投入建设高规格、运营大规范管护高质量。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集中供水,实现全县、镇(乡)、村“同网、同质、同价”;数字化及智慧化设计。通过智慧水务远程监控中心对水资源、管网进行集中管理,在线监测,统一调度;自来水公司负责运营维护,水利部门主抓,水务一体化管理;自来水公司指导,村两委参与、监管,采取“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方式,对农村小型农饮工程由农户承包运营。针对潜山的农饮现状,结合外地工作经验,在加强宣传引导的同时,提出五点具体意见。

 (一) 改变一个体制。将市城管局的“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职责全部划转至市水利局,自来水公司划归水利局管理。水务一体化管理,改变了“多龙治水”的现象,更有利于合理优化配置水资源,争取、整合项目资金,形成较为完善的“河流(水库)、引水、供水、污水处理、水系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务工程”等上下游产业链,将原来分散、单一的经营资源优化为集约型的规模经营格局。

(二)强化保障机制。积极争取中央、省专项资金,加大市级财政预算和资金整合力度,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管理,进一步完善水费收缴制度,建议市级财政将维修养护经费从每年1元/农村人口提高至每年3-5元/农村人口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有效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改造提升和管护经费保障等问题,确保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三)完善长效管理。进一步完善市、镇、村三级供水管理网络和分类管理制度,产权一定要明晰,管护责任一定要落实,探索采取承包、租赁、委托管理、设立公益岗位等形式,不断加强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对规模以上供水工程,可推行企业化运行管理模式;对小型供水工程,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实现维修、管护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对分散工程,由农户自行管理,水利部门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压实乡镇级网格长、村级网格长及管护人员“三级网格长”责任,加强日常巡查,做到及时维修。

(四)补齐一个短板。 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改善水源水质、强化水源保护、注重水质净化、加强检测监测”等方面,按照“建大并小”的原则,全面推进我市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改造提升,补齐农饮短板,彻底解决大旱时缺水、洪水期浑水的问题。 坚持水源保护机制,建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信息库,完成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设立地理界标和警示标志,扎实推进水源地退养工作。

(五)推进智慧服务。完善市、乡、村三位一体监管网络建设,提高智慧管理水平。引入供水管网监测系统、智能水表、在线水质监测等设备,对水压、水质进行实时监控,落实水质检测的常态化。


Copyright © 2002-2023 政协潜山市委员会 地址:安徽省潜山市潜阳路368号 电话/传真:0556-8928211
备案号:皖ICP备11020677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402000221号 技术支持:炫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