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视察调研

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1-12 09:20  点击率:

潜山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

2022年12

 

一、我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概况

近年来,全市紧紧围绕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路径,建立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多措并举,最大限度地实现矛盾纠纷“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化解得了、处理得好”,确保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固防线。

(一)具体做法

1.矛盾调解体系初见规模司法局牵头建立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9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委员会,覆盖道路交通事故、医疗、消费、劳资、婚姻家庭、信访等重点领域合并进驻市矛调中心,设立无差别受理窗口,基本实现了群众信访“只进一扇门”、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做到矛盾纠纷“闭环式流转、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该中心运用“成功调解六法”,调解各类疑难复杂案件183件,调处成功率接近98%。特别是在去年发生的12.2交通事故调解善后处置工作中,相对于安庆市类似事件的处置,我市矛调中心处置快、时间短、效果佳,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肯定。同时,依托镇、村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处室,组织镇、村(社区)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目前,全市16镇、183个村(社区)均建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

2.矛盾排查调处机制逐渐完善。一是矛盾纠纷常态化排查化解机制政法委印发了《关于健全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常态长效机制的意见》,健全完善了预警预测、定期排查、会商研判、联调联处等工作机制。市信访维稳指挥部实行“平战结合”,实行“三化五统一”。二是信访“闭环管理”机制。市信联办建立健全信访4+机制,印发《关于群众来信事项闭环管理工作的通知》《潜山市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办访包访制度》等制度,规范县级党政领导阅批群众来信、信访事项办理工作。是警民联调机制。全市14个公安派出所建立“警民联调”工作室,将派出所先期处置、现场取证等优势与人民调解灵活便捷、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相结合,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如:黄铺派出所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推出“驻所律师工作室”,先后荣获“全省公安机关优秀警民联调室”“全国执法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诉调对接机制。市法院设立执行信访接待室,开展院局长接待日+执行员接待日工作。同时,应用在线调解平台,建设音视频在线调解室,2020年,在全市范围内选聘四名兼职调解员将解纷资源汇聚至网上,与办案系统完成对接,为当事人提供在线调解、司法确认等一站式解纷服务。2022年4月底,潜山法院从社会选聘了2名专职特邀调解员。市法院诉前调解案件2414件,占比达71.38%,诉前调解案件成功率为77.73%。五是检调对接机制。市检察院建成了“1+3+1”模式检务工作区搭建了12309检察服务中心综合信访平台,12309网络信访和12309电话信访渠道设立了远程视频接访系统,通过四级检察机关系统联网,实现了足不出潜山就可以连接安庆、合肥、北京,节约了当事人的信访及诉讼成本。

3.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市委政法委牵头组建“四级网格员”队伍,城区以封闭小区、农村以村民组为单元,选聘四级网格管理员。政法委、组织部、财政局、民政局联合印发《潜山市网格管理设置管理暂行办法》,截止目前,全市选聘四级网格6103个,市财政以每个网格600元/年标准补助,乡镇建立考核奖励办法,并为四级网格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落实保障机制。在全市普遍建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注重发挥“五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知识分子、老政法干警)的独特作用,不断拓宽化解矛盾纠纷渠道。另外,通过建立市民公约、乡(村)规民约、行业规范和团体章程,让群众共同参与矛盾纠纷化解

(二)典型成效

1.法院创立张文胜法官工作室2020年12月8日,潜山市人民法院黄铺法庭揭牌成立了“张文胜法官工作室”,在下辖的三个乡镇分别选择红光村、前进村、黄铺村作为法官工作室联络村,“张文胜法官工作室”庭长张文胜扎根基层,直面群众,在与群众长期的办案沟通交流中认真总结经验,探索了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即“三上门”“四心法”“五做到”。一年以来,法官工作室深入基层调解各类纠纷52起,无上诉。

2.司法局打造曹长贵调解工作室。曹长贵同志在调解工作中,将调解的程序由过去的“情、理、法”扭转为“法、理、情”,引导群众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同时发挥德治的作用,创新“五心”调解法,即“公正心、忍耐心、同情心、包容心、责任心”。曹长贵同志曾获得司法部“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荣誉表彰

3.黄铺镇创新“五议三公开两参与”做法黄铺村探索形成了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四议两公开”拓展为“五议三公开两参与”,在“一约四会”的基础上健全“组规民约”,创新增加了党员议事会初议、实施过程公开和理事会参与、村务监督委员会参与环节,全方位全过程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形成民议、民建、民管、民治、民享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让党员、群众充分参与进来,变“要我做”为“我要做”。黄埔村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4.棋盘社区创造“十年无上访”记录棋盘社区以基层党组织为战斗堡垒,以产业发展凝聚民心,落实矛盾纠纷排查例会制度,将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有机结合,吸纳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到人民调解员队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安庆市委书记在潜山调研该社区时,对该社区连续10年无上访的记录给予高度肯定。

二、我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存在的问题

我市虽然在打造多元解纷体系、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考察的宿松和桐城相比,差距较为明显,存在协调联动机制尚不通畅、队伍建设和经费保障还不到位等问题,主要表现为:

1.全市社会矛盾纠纷呈现“三多”现象(报警量多、案件量多、信访量多),实现本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任务迫在眉睫。2022年,市公安局累计总接警数88770起,同比上升1.9%,110有效接警28902起,同比上升13.7%其中纠纷类的5429起市法院共受理民商事案件3827件,结案3158。市委政法委收到涉法涉诉信访件共计8件,目前导入法院程序4件,依法终结1件,息访息诉仅3件。市信访局本级来访370批895人次,批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6%,网上信访814件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基层矛盾纠纷多而复杂,如何回应市域社会治理创新、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执政担当。

2.矛盾化解单独看是各有特色,整体看则单打独斗,碎片化严重导致未能形成强有力的统一品牌,影响力、知名度有待提升。市法院张文胜法官工作室市司法局“曹长贵调解工作室”“娘子军调解工作室”虽初具规模,形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力,但是没有形成体系,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新期待,需要进一步挖掘、整合、发展。黄铺经验”“棋盘亮点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但是也有其局限性,能否广而推之适用于全市范围,并能形成有潜山特色的、具有全国知名度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检验。因没有整合各方力量,缺乏统一的组织、推进、谋划,导致各自经验做法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

3.矛调经费严重不足,掣肘矛盾多元化解机制建设2020年5月,市司法局印发了《潜山市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人民调解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潜司字〔2022〕23号),市财政年拨付60万,兑现了市一级层面调解委员会“一案一补”的政策,其中生活补贴1800,“一案一补”按照200-500不等。从调研来看,我市乡镇、村居专职调解员没有配备,经费保障不足。

4.阵地建设的权威性、统一性没有树立起来,镇村综治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相对不足。市一级综治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在安庆市较为突出,但镇村两级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还有差距,没有形成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的合力领导坐班值守、开门接访坚持不够矛盾纠纷的内部流转、逐级化解、联动处置、常态管理的标准是什么未能明晰。

5.部门间责任不实、联动不畅,导致体制机制运行不活,联调联动能力不足。警调、诉调、访调、专调制度虽然建立,但是对接流程不具体、专人负责不明确、实体化运作不畅通。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公安、法院、政府之间配合度不高,分工相对分散,没有形成合力,存在重复管理或相互推诿现象,各种调解资源之间的信息联通、纠纷联排、力量联动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缺少联席会议。另外,非诉调解组织的权威性不高,社会对诉讼解决机制过分依赖,信访不信法”已成习惯。

三、域外考察地区的先进做法和经验

本次调研组考察的地区,在打造多元解纷体系、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方面,各有特色、成果突出。宿松县不断开拓思路,根植于本地底蕴深厚的乡贤文化,以“五个一”为载体,建立健全乡村两级乡贤调解组织,逐步完善乡贤调解与医调、交调、商事调、家事调等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相结合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推深做实乡贤调解工作。桐城市将“六尺巷”优秀传统文化注入基层社会治理,将“六尺巷调解工作法”内涵、外延不断丰富,提出以“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为基本精神“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为基本体系“党建领事法、礼让和事法、村民说事法、多元解事法、网格管事法、群力防事法”为基本内容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品牌,值得我们深入学习,认真借鉴。

一是品牌意识很强。桐城市以六尺巷”的典故,弘扬“和为贵”的世之理念借古喻今,坚持把“六尺巷”“和为贵”理念贯穿于矛盾调处全过程,创新矛盾化解“听、辨、劝、借、让、和”六步走法则,形成了具有桐城代表性的“六尺巷调解工作法”。宿松县立足于本土“乡贤”文化,选出“新乡贤”们积极参与社会治理,通过“五个一”工程推深做实乡贤调解工作,发挥乡贤在教化乡民、反哺桑梓、泽被乡里、温暖故土的重要作用。

二是组织体系健全。宿松县规范“一室”搭建乡贤调解平台。出台《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乡贤调解工作室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创新社会治理推深做实乡贤调解工作的指导意见》,在硬件配置、人员选配、工作流程、运转机制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推进乡贤调解工作规范运行。截至目前,宿松县共成立“乡贤调解工作室”241个,以乡贤命名的“金波调解室”“新民调解室”“互和叔调解室”等个性化调解室影响力较大。

三是“一案一补”到位。宿松县印发《宿松县人民调解案件“一案一补”暂行办法》(宿司字2018〕60号),对在职全供以外的专、兼职人民调解员按照一般民事纠纷80元/件,复杂民事纠纷200元/件,重大民事案件500元/件(不超过该乡镇总数的5%),特别疑难复杂1000元/件(不超过该乡镇总数的2%)以及调解引导诉讼的100元/件(凭卷宗)等5类调解成效规定了“一案一补”落实范围。

四、完善我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创新社会治理的建议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要主动适应形势的新变化,秉持协同、开放、多元、联动、强基、治源的治理理念,运用法治化、社会化、系统化、信息化的方式,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切实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走出一条具有潜山特色、符合现代社会治理规律的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之路。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为多元解纷提供有力保障。建议成立由公、检、法、司等多个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多元矛盾纠纷调解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工作从而在全市形成了党政领导重视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司法行政部门为主抓、有关部门配合抓,调解、治安、信访等各项职能互动的工作大格局。

二是鼓励社会各方,为多元解纷扩宽化解渠道。要坚持多元参与、共同治理,充分发挥市场、社会等多方主体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协同作战、互动互补、相辅相成的作用。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工作优势,激工作动力,积极依法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进一步畅通群众参与渠道,发动法律明白人网格管理员、平安志愿者、法律志愿者、退休党员干部等热心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工作中。

三是优化队伍结构,为多元解纷注入生机活力。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安徽省第二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的通知》(皖法办发2022〕16号)文件明确要求,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要有2名以上专职人民调解员,有条件的村(居)人民调委会有1名以上的专职人民调解员。我市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起一支专职调解员与兼职调解员相结合的专业人民调解员队伍。每个2名专职调解员,和村(居)调委会调解员组成人民调解员库,负责协调和调解辖区内各类矛盾纠纷。制定考核办法,对培训不合格、履职不到位、长期在岗不干事的调解员予以辞退和更换

四是构建保障机制,为多元解纷提供有力支撑。根据《人民调解法》及《安庆市财政局、中共安庆市委政法委员会、安庆市司法局关于全市人民调解员“一案一补”实施意见》(财行〔2015〕47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人民调解“一案一补”办法。补助范围为各乡镇、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除在职以外的专职及兼职调解员。根据案件性质和复杂程度,分为一般民事纠纷、疑难民事纠纷、重大民事纠纷。金额按照200-500不等。将调解工作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建立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对特别优秀的、在特重大矛盾纠纷中表现突出的调解员要给予适当的奖励,进一步调动调解员的积极性。

五是建立联席会议,为多元化解形成工作合力。整合人民调解、专业性行业性调解、诉前调解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资源,完善并细化诉调、访调、警调、检调衔接联动机制。一是联合研判(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有效、精准解决综合、疑难、复杂社会诉求。二是联合调处:通过党委领导、政法牵头、信访和司法负责、部门参与、社会联动,全面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量水平。三是联合接访:第一时间受理、答复、解决来访人的法律问题和诉求,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初信初访环节。

六是挖掘本土文化,为多元化解培树特色品牌。一是从本土文化中选。潜山文化底蕴深厚,既有孔雀东南飞的凄美故事,也有王安石、黄庭坚、杨万里等文学泰斗留下的著名诗句。要从中提炼具有潜山特色的典故,借古喻今,用心培育“叫得响”的矛盾纠纷调解品牌。二是从红色根源上挖。潜山是革命老区,有着“红源潜山”的美誉。要把矛盾调解与党建引领结合起来,形成“党建+调解”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老党员中选树一批优秀代表,设立老党员调解岗,创建党员调解工作室等方法,打响潜山调解品牌。三是从现有品牌中炼。我市当前较为突出的主要是“黄铺经验”“棋盘亮点”,但都有自身的局域性,要在“黄铺经验”“棋盘亮点”的基础上,再总结、再提炼,形成可复制、能推广的潜山品牌。


Copyright © 2002-2023 政协潜山市委员会 地址:安徽省潜山市潜阳路368号 电话/传真:0556-8928211
备案号:皖ICP备11020677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402000221号 技术支持:炫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