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视察调研

关于优化“万企兴万村”营商环境 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2-05-20 20:29  点击率:

潜山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2022年5月

一、潜山“百企帮百村”工作基本情况

潜山于2016年9月正式启动“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全市197家民营企业(商会)结对帮扶114个行政村。2017年11月,针对行动开展过程中企业经营状况变化等情况,将帮扶企业调整为124家。2020年6月,新增帮扶企业1家,目前全市“百企帮百村”行动帮扶企业为125家。根据潜山市工商联“百企帮百村”信息化平台统计,截至目前, 125家帮扶企业以及参与过帮扶的各类经济合作组织达487家,总计投入资金近2亿元,其中产业帮扶17801.7万元、就业帮扶1301.9万元、公益帮扶589万元、技能帮扶100.3万元。

“百企帮百村”活动实现了村、企和农户三方共建赢。部分民营企业以产业带动方式,通过延伸产业链、扩大产品销路、吸纳劳动力就业、降低成本等参与脱贫攻坚。部分企业以“金融机构+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让贫困户在不承担风险稳定享受年底分红的同时,解决了企业自身贷款难等资金问题。部分企业组织员工与贫困户结对帮扶,选派优秀党员、团员、员工到扶贫一线学习锻炼,把贫困村打造成企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在厚植兴企助贫的企业文化的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力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还有部分企业通过采购、销售贫困户生产的农产品实现了助农增收。

“百企帮百村”活动开展以来,形成了实物捐赠型、就业带动型、农产品助销型、产业帮扶型和混合驱动型等多种帮扶模式。海南卫康制药潜山分公司与五庙程冲村结对,积极开展“卫康助力扶贫”送温暖活动、依托“卫康助学基金”开展助学就困、吸收在外务工青年回乡就业等,真正以“输血”“造血”相结合的方式参与脱贫攻坚;商贸商会与水吼程湾村对接,打造“百亩菊花基地”,真正以产业为主导,以项目为抓手,带动村级发展;甬安雨具在水吼镇水吼村、天柱山镇河西村建立“扶贫车间”,通过“企业+培训+就业”模式,定期举办技术扶贫培训班,提供长期稳定的雨衣订单生产,帮助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实现脱贫等等。

二、调研发现的问题

“百企帮百村”行动实施以来,潜山农村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农村集体经济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行动夯实了“造血”的基础。调研过程中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部分村企之间帮扶成效不明显,主要是前期结对时没有充分考虑双方的需求和意愿,难以真正实现村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部分企业以捐钱捐物为主要帮扶形式,“造血”效果不明显;二是部分参与帮扶的企业还处于成长中,自身经济实力有限,帮扶带动能力不足,有的甚至几年来都没有实质性帮扶行动;也存在部分企业帮扶的村过多,出现小牛拉大车的情况;三是企业在实施产业帮扶过程中受到土地、融资、人才、农业保险、基础设施等共性问题制约,部分村产业发展定位不准,方向不明;地方配套的涉农政策缺乏引导性、及时性和连续性,激励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三、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万企兴万村”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

民营企业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应继续发挥民营企业在“产业造血”方面的独特优势,引导民营企业坚持“万企帮万村”的好经验好做法,聚焦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两个重点,接续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服务,为民营企业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创造良好环境。广大民营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引领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完善制度,激励企业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加快制定鼓励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切实提高广大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一是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物质层面包括提供税收、融资、土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精神层面包括在非公经济人士政治安排、荣誉表彰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通过激励政策的制定实施,鼓励引导企业在参与乡村振兴的同时,既发展自身,又促进个人成长,推进两个健康发展,解决企业愿意投身乡村振兴的问题。由于农业产业周期长,特别是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地方配套的各项涉农政策要有指导性、及时性续性。我市在推进农业六大产业过程中,实行“一个产业、一名牵头领导、一个主抓部门、一套班子、一块资金”的“五个一”推进机制,建议继续坚持和完善。同时,农业产业的风险大,结合我市实际,建议增加瓜蒌完全成本、食用菌、家禽等保险品种。另外,本地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建议纳入招商引资范围,依托“双招双引”统筹推进,帮助企业做好安评、环评、项目申报等工作,及时兑现各项优惠政策等。

二是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带头消费本地企业产品。调研中发现参与帮扶的125家企业,农业企业就占了45家,这些涉农企业带动作用明显,社会贡献大。但同时这些企业大多数是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利润低、产业链短、抗风险能力差,特别是近年来受疫情影响,茶叶等涉农产品因物流等因素滞销明显,企业处境艰难。政府有关部门在“援企助销”方面要加强政策引导,倡导全市机关单位带头消费本地企业产品,形成潜山人首选“潜山制造”产品的良好共识。

三要积极构建联农带农富农机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锚定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对全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当前的重要任务是要采取措施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在保障农民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健全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进而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资金、力量、技术、机制的有效衔接,围绕全市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引导民营企业对口承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等产业项目的运营,补齐农村产业发展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推动资源优势转变为乡村产业发展优势。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参与到乡村产业振兴中来,变“输血”为“造血”,以专业化合作、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为主要形式融合发展,实现强农富农的目标。

(二)规划产业,实现村企共建共享共赢。乡村要充分展示本地所拥有的资源禀赋,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必须立足于乡村的自然资源、交通区位、人才基础、传统文化等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规划产业,准确定位,“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一是加快制定乡村产业发展计划。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进一步丰富农村经济业态,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通过发展智慧农业、生态农业、农村电商产业、乡村旅游以及民宿三产融合类产业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附加值,以此解决好企业投资往哪投的问题。乡村要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征求辖区企业意见,制定产业发展清单,规划明确的投资方向,让民营企业主动对接,做到互融互促、互利共赢。

二是精准谋划好乡村振兴项目库。要及时搜集国家和省、对乡村振兴建设方面的政策信息,从产业发展、乡村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等各方面进行项目谋划,并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建立乡村振兴项目,列出项目清单,依靠项目支撑产业振兴。市、县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国家及部委出台的重大政策研究,指导乡村项目库谋划工作。

我市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共安排了18个专项课题研究,其中三富农业开发研究、“山茶畈瓜”三产融合发展及打造全国特色产业示范区路径研究、文旅融合民宿康养等旅游新业态发展研究、传统村落和古民居保护模式研究等专题研究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对农村的农业、工业、旅游等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在这些专题研究中牵头部门有针对性的谋划了一批重大项目,以专题研究成果引领“十四五”期间我市工业、农业、旅游业等发展,精准补齐全市乡村振兴战略短板不足。其中,16个乡镇共计谋划以工代赈项目78个,总投资1.86亿元;2022-2024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共58个,资金总规模13037万元,其中产业发展项目39个。所在村要针对所谋划的项目与帮扶企业提前对接,充分利用产业发展项目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三是搭建村企对接平台,抓好项目对接。建立村企联动机制,使企业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衔接,真正结上对子,发挥作用。要借鉴前期“万企帮万村“活动中的好的做法和存在的不足,使企业的投资方向和村居的发展愿望紧密结合、无缝对接。主管部门要把好帮扶企业资质关,真正把那些与农村结合紧密、有深厚农业情怀、有意根植于乡村的企业引导进来,选择一批有责任感、有能力和经济实力的企业对口帮扶乡村振兴

(三)优化服务,解决企业发展后顾之忧。要在人才引进、土地管理、融资、社会治理、农村水电路网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同步发展。

一是加大人才储备。要探索实施“人才回归”工程,鼓励支持吸引广大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通过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一次性就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一系列奖励和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广大青年落户潜山。要高度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持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积极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人才支撑。要强化未就业人员的就业宣传,渠道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充分做好企业与人才有效对接工作。持续推进和谐劳动关系,确保企业稳定和谐发展。

二是落实落细土地政策。主管部门要指导好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通过“点状”规划和用地模式,为乡村产业发展预留建设用地;引导乡村进一步盘活农村闲置的农民工创业园、学校等土地和房屋资源,使闲置资产得到有效利用;要进一步优化设施农用地审批程序,特别是国家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研究解决涉农企业仓储及初加工车间用地等实际问题。

三是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通过财政担保费率补助和以奖代补,加大对参与乡村振兴的经营主体支持力度。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质押融资。目前,村级集体土地或企业流转的集体土地没有质押权,建议设立专业担保机构,通过抵押贷款使企业获得流动资金。要进一步推动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充分发挥农村信用信息系统——“红色信e贷”平台作用,积极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四是进一步优化农村水、电、路、网、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随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水、电、路、网等很多设施都已不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要求,可通过有序实施“小田并大田”推进高标农田建设,以此推动农村耕地的高效集约节约利用。要整合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专项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等项目,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镇集聚区标准化厂房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乡镇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目前,我市天燃气管网已铺设西至天柱山,南至黄铺,东至王河园区,北至潘铺工业国,将建设黄泥至潜山高压管线,“十四五”期间完成大部分乡镇点供站建设。

五是探索建立县乡村帮扶企业直通车制度,畅通政企沟通平台。形成以统战部、工商联牵头,各主管部门以及所在乡镇共同参与的联合沟通机制。进一步发挥乡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作用,强化乡对企业的服务。加强乡村三治融合以村民自治为基础、德治做范、法治做保障,统筹解决好企业用工、维权、土地纠纷等一系列问题,系统解决农村产业发展的各项社会矛盾。要推深做实“四送一服“,将“一改两为”落实到“万企兴万村”实际行动中,切实为民营企业助力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


Copyright © 2002-2023 政协潜山市委员会 地址:安徽省潜山市潜阳路368号 电话/传真:0556-8928211
备案号:皖ICP备11020677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402000221号 技术支持:炫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