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大会发言

加大中医药资源发掘和保护 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2-05 10:27  点击率:

杨小芹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大力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药材走进大众视野,走向市场。潜山地处神奇的北纬30度,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国家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显示,我市药用植物蕴藏量达21000吨,药用动物蕴藏量达2500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重要论述,市委、市政府将医药健康产业作为首位产业进行发展,为持续支持中药材种养,将中药材产业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并制定出台配套政策措施。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2万余亩,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达60余家,产值达数亿元。

我们在共享中医药事业发展红利的同时,也要认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挑战。一是部门职责不够明确。缺乏牵头部门对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工作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二是专业人才依然短缺。懂得中药材生产栽培技术和加工技术的专业人才少,从业人员在中药材产业区域布局、产业形态等方面作用发挥不足。三是政策支持有待加强。前期我市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大多集中在一产上,奖补力度存在一定程度收缩。四是产业链条发展单一。不能很好立足资源禀赋,拉长产业链条,中药材种植存在区域分散、规模较小的态势,缺少深加工等龙头企业。

为持续推进我市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打造集种植、采集、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新格局,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秉持科学,守正创新

强化政策扶持,抓好质量提升。制定中药材产业发展奖励扶持政策,加大对中药材产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种植、加工、研发等方面的合作,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加强中药材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建立健全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聚焦文旅特色,推动融合发展。促进中药材产业与健康养生、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中药材产业的附加值。鼓励医药企业开发中药保健产品、药膳、中药食疗理疗、养生食品等新产品新业态,结合潜山生态优势、“三富”资源,打造特色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推进我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挖掘瑰宝,传承精华

立足资源禀赋,加大保护力度。持续做好对潜厚朴、潜茯苓、野白术、石斛、瓜蒌等道地野生药材资源的保护,特别是潜厚朴、潜茯苓等省内优势野生药材的种群繁育力度,逐步扩大道地野生药材种群规模,积极争评“十大皖药”。开展野生药材资源的人工抚育,建立野生药材种群繁育基地,推广规范化种植技术,提高中药材的品质质量,加强对中药材种植基地的监管,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安全。

拉长产业链条,培育龙头企业。依托“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扶持一批有实力、有品牌、有市场的龙头企业,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中药材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鼓励种植企业在产地建设深加工基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吸引优质中药材企业来我市投资兴业。

三、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强化顶层设计,狠抓“四个一体”。根据《安徽省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文件精神,明确牵头部门,充分发挥牵头部门统筹协调、牵头抓总作用,加强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一体考核。

创新育才模式,建强专业队伍。坚持引培并重,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引进培养一批种、管、养、加、销各领域的中药材产业专业人才;逐步建立中药材开发服务专业化队伍,有效衔接中药材产、加、销各环节服务需求,确保中药材产业发展实现高产高效。

 

 


Copyright © 2002-2023 政协潜山市委员会 地址:安徽省潜山市潜阳路368号 电话/传真:0556-8928211
备案号:皖ICP备11020677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402000221号 技术支持:炫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