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大会发言

推深做实“四宜”特色村镇建设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发布时间:2022-07-07 14:03  点击率:

推深做实“四宜”特色村镇建设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镇村规划建设管理调研课题组5:王熊培  张晓照    

2022年6月

 

根据市政协安排,参加“推进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专题调研,结合调研了解情况和平时一些零碎的思考,我就“四宜”特色村镇建设,汇报几点想法。

一、“四宜”特色村镇试点取得明显成效

2021年,“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由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市依托生态环境、特色产业、乡土文化等资源优势,重点选择生态有优势、产业有基础、发展有潜力的若干“区块”,创新开展“四宜”特色村镇试点,通过县级统筹谋划、镇村内部竞争、专家团队支持、市场力量参与、坚持农民主体的工作机制,竞争择优、示范带动、整体推进,以宜居生态环境为基础,围绕产业功能分区定位,进一步优化村镇空间发展布局,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则旅原则,引导村镇推进五大振兴联动,打造“四宜”功能复合的板块经济,实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协同发展。通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试点取得明显成效,从市一级层面看,“四宜”特色村镇试点项目为主体的环潜水河乡村振兴示范区列入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财政局首批试点,并被评估为A等次。从村镇层面,第一批试点黄铺镇黄铺村“稻香荷美”田园综合体、天柱山镇茶庄村“休闲康养小镇”、水吼镇天柱村“四季康养民宿集群”、龙潭乡万涧村“古村落保护利用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基地”、梅城镇潘铺村“城郊休闲小镇”等5个特色村镇效果明显。2022年,第二批10个乡镇34个项目均在有条不紊推进。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存在重建设轻运营现象。试点乡镇工作重点侧重于项目方案谋划和建设工作,对项目建成后形成的产业资产如何管理运营谋划不够,难以形成建设、运营、盈利的良性循环。二是文化特色挖掘不够。部分乡镇对本土特色文化的发掘、培育力度还不够,缺乏能代表本土传统文化和时代元素的载体,以特色文化引领“四宜”特色村镇建设谋划不深。三是项目落地困难较大。因当前正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度期”,“一张图”、村庄布点规划成果尚未运用,各地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受国土空间规划及“三线”限制影响,项目存在选址难、落地难问题。四是社会资本引进不多。目前各地实施的项目,大部分依靠财政资金投入,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项目不多,没有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是突出“三生”共融,切实做好规划文章。对目前正在试点推进以及拟建设的“四宜”特色村镇,建议优先安排启动村庄规划编制,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确保村庄规划与“四宜”特色村镇专项规划有机结合、成果共享,确保项目能落地、能建成。

二是突出“建管用”并举,切实做好经营文章。“四宜”特色村镇建设,有别于美丽乡村建设,其初衷就是推进“建设乡村”向“经营乡村”转变。建议各试点乡镇,在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同步考虑项目管护和运营工作。一方面,要明确建后的管护主体和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持久发挥效益。与此同时,积极谋划项目建后运营方式,做好资产管理、项目运营、收益分配工作,确保项目资金投入形成产业资产并实现保值增值。建议“四宜”特色村镇领导小组在突出乡镇申报竞争的同时,借鉴彩票公益金项目评估奖惩模式,对“四宜”村镇开展质效评估,在抓好项目推进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经营质效、群众收益、探索创新,对评估效果好的村镇,给予一定额度奖励资金。

三是突出“农文旅”融合,切实做好特色文章。“四宜”特色村镇,特色是关键。各试点乡镇要依托资源禀赋、乡村建筑、文化底蕴和村庄布局,精心发掘特色产业、农舍作坊、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放大叠加效应,培育“农业+乡旅+文创+康养+体育”新兴业态,推进“田园变公园、民房变民宿、农品变商品、特色变文创”,守护好“乡愁、乡韵、乡貌、乡情”,讲好“故事”、形成“卖点”。

四是突出“五大振兴”耦合,切实做好增效文章。“四宜”特色村镇“锻长补短”为目标,围绕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保障,通过实施一批补齐突出短板、契合群众需要、惠及较多群众的项目,跨部门整合资金,项目化推动建设,推动五大振兴和整体功能综合提升。建议各试点乡镇推进项目建设,抓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的同时,统筹推进乡村治理创新,市直有关部门在乡村治理、积分超市、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养老服务等试点工作中优先安排试点村镇,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Copyright © 2002-2023 政协潜山市委员会 地址:安徽省潜山市潜阳路368号 电话/传真:0556-8928211
备案号:皖ICP备11020677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402000221号 技术支持:炫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