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了解重点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8月份,县政协组织部分常委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对全县重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第三调研组在郝忠友副主席带领下,实地察看了属地乡镇的26个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建设单位的汇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重点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本组调研的重点建设项目有26个,其中续建项目18个,新开工项目8个,涉及12个乡镇,项目总投资172901万元,年度计划投资37291万元。据此次调查,1—7月份实际完成投资16502万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44.3%。目前有9个项目进展情况较好,有13个进展偏慢,有4个今年基本未动工建设。进展较快的重点项目主要呈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程度高。县、乡(镇)政府对重点建设项目高度重视,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主抓手,进一步完善了重点项目的管理机制、领导领衔促进机制、部门协调服务机制和年终考核机制。与此同时,县乡(镇)领导经常深入到项目建设工地督查指导、现场办公,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地推动了项目建设。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主动为项目建设搞好服务,建设环境有了进一步改善。
2、建设速度快。26个项目中,九井岗水电站、红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刷业储备中转、源潭园区配套建设及建园路续建、八一厂新型轴承式胶圈张力辊、亿龙山庄、水吼商贸功能区、天柱第一城、皖镇等九个项目今年共投入建设建设资金15880万元,占26个项目年度投资计划的42.6%,比重很大。
3、重点项目作用日益凸现。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带动了我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群众发展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项目和旅游项目使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方便了城乡居民生活,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二、存在问题与分析
(一)建设资金问题。各乡镇自身没有资金用于项目建设,融资渠道不宽。除部分民营企业重点项目建设资金较充足外,多数重点项目建设受到了资金缺乏的制约。有的项目实力不足,  自有资金少;有的项目把建设资金放在抵押土地证获得银行贷款上,土地证办不到,贷款就贷不到,建设停滞;更有的项目业主以资金不足或未得到土地证为借口,圈而未建,等待观望。
(二)项目用地问题。当前,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政策,相当一部分项目因用地指标紧张而进展缓慢。乡镇园区及重点项目在向前推进时“提心吊胆”,步履维艰。特别是拆迁交地难,由于少数被拆迁户不配合,甚至抵制,工程无法按计划进行建设。另外,大家反映土地报批费用太高。
(三)建设速度不平衡。从调查看,各乡镇之间、项目之间建设速度很不平衡。主要原因:一是督导不力。个别重点项目负责人精力分散,形成不了合力,没有把重点项目放在突出、重点位置;二是重引进、轻服务。有的乡镇在签订协议之前满口承诺,签订后不管不问,满足于协议上的数字,算是完成了工作任务,对项目缺少必要的跟踪服务。有的乡镇领导发展意识不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较弱,致使发展思路不明晰。三是存在“圈而不建”现象。少数业主安于前期开发,栽几棵树、下几棵苗就认为项目落地,注意力转移。四是整体发展环境促使开发商近期不能看到效益,影响发展速度。如天柱山后山开发缓慢,导致亿龙山庄投资商投资热情消减。
(四)发展环境不尽人意。一是“三乱”现象有所抬头。一些职能部门只顾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没有大局意识、发展意识,要么不作为,要么乱作为。二是职能部门服务不到位。服务意识淡化,责任心不强,使引进来的项目难以落地,落地后,也因手续办理迟缓、收费项目繁杂、部门之间协调难而影响了重点项目建设速度。行政服务中心成了职能部门的招牌,没有实现便捷、高效的目的。三是施工环境不容乐观。项目所在地有村霸、路霸、市霸搞敲诈、强买强卖和偷盗行为。
(五)个别项目质量差。有的项目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差;有的项目实际投入与立项规模不符,甚至相差好几倍;有的项目只是原有基础的改造,却号称投资上千万;有的项目“八字未见一撇”,却确定为今年的重点。出现这种情况,说明相关部门和项目单位好大喜功,作风不实。
三、对推进重点建设项目的思考与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各级领导要把项目建设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随时掌握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主动抓、认真抓,把重点项目的各项工作抓紧、抓实,保证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要严格按照《考核办法》,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考核考评。同时,充分利用各新闻宣传媒体宣传重点项目的重要性,宣传在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例和典型经验,使项目建设深入人心。对阻扰项目建设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曝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要从全局、长远、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从产业结构调整出发,统筹协调。一要坚持标准确定重点项目。对申报的项目,入选前要搞好可行性论证,对其规模、市场前景、环评及建设单位实力进行综合考虑,提高、优化重点项目群体的质量和档次,不能因为“数量”与“平衡”的原因,而降低入选标准,避免遍地开花、重复建设。二要建立重点项目进入、退出制度,对于建设速度慢、效益差、圈而不建的项目,要坚决调出重点管理范围,支持、保护建设大项目的积极性。三要根据当地实际,做好项目规划。在重点项目建设进程中,加强监督,严格按批准的规划,包括工程概算、建设方案和施工图纸进行施工,严禁擅自扩大(或缩小)建设范围,变更建设内容,着力解决重引进、轻建设问题。四要准确定位发展格局。比如:源潭、黄铺、余井三个乡镇园区建设进展较快,起步区框架已经拉开,相对区位优势明显,且又大多是荒山林地,发展上有足够的空间,可定位以发展工业为主,与县开发区之间“取长补短”,努力做大做强。天柱山、槎水、水吼、五庙要立足本地旅游及特色产业优势,学习他人经验,在旅游业和农业产业化上创出潜山的品牌,千方百计把生态旅游、茶叶、蚕桑、瓜蒌等做深做透做大,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抓住关键环节,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土地方面。一是利用正在开展的建设用地置换和双挂钩试点工作,搞好土地现状调查,摸清底数,尽快拿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利用土地办法,确保重点项目用地。根据有关乡镇要求,将乡镇置换出来的土地增量指标,主要用于该乡镇重点建设项目。二是继续做好我县重点项目与国家、省计划的衔接,充分利用上级优惠政策,保证重点项目用地。三是进一步挖掘用地潜力,利用好各类闲置土地,盘活存量土地,坚持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投资率。坚决制止机关办公用房进入园区占用土地,有的乡镇需建造办公楼应在原址上进行,以减少用地上的压力。四是兼顾群众和项目单位的双方利益,做好拆迁补偿工作,特别是要尽快开展失地农民保险工作,确保他们生产生活不受影响,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融资方面。一是财政配套资金要足额、及时到位,可整合有关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建议从鼓励支持的角度,建立健全奖励机制,加大土地出让金、新增税收等资金的返还力度。二是加强重点建设项目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调沟通。政府要继续做好银企之间牵线搭桥工作,主动与金融单位衔接、推介项目,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保证建设资金,实现银企双赢。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和利用外资的力度。拿出好项目,吸引更多的县外企业来我县投资,大力促进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优化环境方面。一是相关部门要主动代理项目业主做好有关工作,搞好协调服务,加快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进度。二是对重点项目反映的问题要直查、直处、直接服务,限时解决问题。三是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以及阻碍项目施工等现象,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快速推进。
(四)加大督查力度,加快项目进度。建议县委、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定期不定期地对重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及时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提出对策。对发现的突出问题,要及时报告,限期整改,跟踪问效。对无实质性进展的项目,要视情取消重点项目资格。各目标责任单位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千方百计加快建设进度,加大施工力度,力求完成更多的工程投资量。同时还要采取措施推动有关项目边建设、边投产、边出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