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视察调研

关于“加强瓜蒌基地建设”的民主监督报告

发布时间:2024-12-02 16:28  点击率:


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

20249

为深入了解我市瓜蒌产业发展情况,协调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推动瓜蒌产业全链转型升级,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根据2024年度工作要点安排,市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围绕瓜蒌产业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耕地“非粮化”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所采取的对策措施及取得的成效,赴王河镇合胜精品瓜蒌园、传文瓜子公司瓜蒌资源圃开展视察调研,并通过召开座谈会,聚焦如何建强产业发展基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加快产业化进程等内容座谈交流,为推动瓜蒌产业全链可持续发展,持续擦亮“中国瓜蒌之乡”品牌建言献策。现综合调研组意见建议,将视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潜山市是瓜蒌籽食用起源地,被誉为中国瓜蒌之乡,已成为全国瓜蒌“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中心,先后获批国家级瓜蒌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安徽省“一县一业”瓜蒌全产业链示范创建县,王河镇被认定为国家农业(瓜蒌)产业强镇;全市拥有省级瓜蒌产业联合体1个、瓜蒌产业龙头企业12家(其中省级4     家、市级4家),专业合作社35家、家庭农场65家,三家企业被认定为安徽省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瓜蒌已成为我市农特产品一张闪亮名片。

(一)瓜蒌基地发展现状

1.市内种植规模呈减少态势。受土耕地“非粮化”等制约因素影响,集约化、规模化种植受限。目前我市实际种植瓜蒌13050亩,比2023年减少约600亩;种植品种主要为皖蒌9号、皖蒌17号和皖蒌20号等,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梅城、王河、痘姆、黄铺等乡镇,其他乡镇也有零星种植。2024年新发展种植基地450亩,相较2022年1200亩、2023年670亩,种植基地增速明显放缓,减少面积大于新增面积。

2.域外种植规模呈扩大态势。通过新品种的繁育推广和市内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域外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潜山瓜蒌辐射带动全国瓜蒌种植面积达40多万亩,年销售瓜蒌种苗在1500万株左右,其中:组培苗120万株左右,营养钵苗950万株左右,块根苗430万株左右,今年种苗销售均价在4元左右,销售额近6000万元。主要销往河南、江西、湖南、湖北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安徽满园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已开始在新疆地区发展瓜蒌种植基地的探索和实践。

(二)种苗繁育及推广情况

1.开展种子资源保护利用。全面收集利用野生瓜蒌种质资源。市内现有7家企业建有瓜蒌种质资源圃,其中省级资源圃一家,资源圃总面积达56.94亩,共收集瓜蒌品种资源及野生种质资源50多个。王河镇丰收村今年在老虎园建设潜山瓜蒌原产地标志地域展示园。

2.加强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市内5家企业取得了瓜蒌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4家企业组建了瓜蒌种苗组织培养与研发中心,成功培育“皖蒌1-20号”及“跨越”“传文”“晓飞”“潜蒌”系列等二十多个瓜蒌新品种,并通过省级鉴定登记,其中“皖蒌9号”已成为当家品种。瓜蒌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开发利用项目2次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

(三)科技赋能与攻关情况

1.推广标准化生产。相继拟定发布了天柱山瓜蒌栽培技术规程、食用栝楼种苗繁育技术规程、瓜蒌枯萎病防治技术标准等瓜蒌生产加工相关国家和地方标准17项、瓜蒌全产业链团体标准13项,行业话语权不断增强;大力推广瓜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瓜蒌根结线虫病和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肥水一体化技术等高产绿色生产技术,瓜蒌种植效益不断提高,2022年瓜蒌亩均产值超10000元、亩均纯收入可达6000多元,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促进了群众稳定增收。

2.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同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合作,开展瓜蒌根结线虫病综合防控技术攻关,取得阶段性成效,双方同意在不增加合作经费的情况下延长一年合作期限,将尽快形成瓜蒌根结线虫病有效防治技术模式与路径,加快在潜实施成果的转化应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瓜蒌根结线虫病防治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栽培种植成本较高;二是受土耕地“非粮化”等制约因素影响,市内基地呈现逐年减少态势,域外基地拓展难度增大;三是瓜蒌尚未列入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瓜蒌新品种选育推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兼顾产量与口感的高产优质品种极少。

三、对策建议

调研组认为,2019年以来,潜山市通过连续多年出台实施《潜山市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等产业发展政策,设立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农特产业发展,并通过实施王河农业(瓜蒌)产业强镇、瓜蒌产业+金融+科技和“天柱山瓜蒌籽”地理标志保护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兑付瓜蒌生产经营主体财政奖补资金达2520万元,已形成产业促企业、企业带产业、产业增效益、农民增收益的良性循环,有效带动了相关行业快速发展,产业发展前景广、后劲足,联农带农作用明显。但受“非粮化”政策影响,产业发展空间受限,为破解瓜蒌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持续巩固和提升产业竞争优势,为此建议:

(一)巩固基地建设。实施市内现有规模基地提质提标行动,千方百计保面积、保产量。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大力发展“庭院瓜蒌”,积极探索开展瓜蒌套种间种马铃薯、大豆等生产模式;利用得天独厚富硒、富锌、富“负氧离子”资源,建设一批富硒富锌瓜蒌基地,打造“健康益智”瓜蒌产品;加强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支持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订单生产与合作模式,积极拓展市外基地建设。

(二)突出科技赋能。搭建产业创新和科技支撑平台,加大新品种、新技术与新产品研发。将瓜蒌产业人才需求纳入“招才引智”范围,选优配强省级瓜蒌产业科技特派团,借智专家教授,借力“土专家”“老瓜农”;建立瓜蒌产业技术难题、科研瓶颈“揭榜挂帅”机制,加大企业自主攻关支持和配套力度。深化与中国农科院等院校合作,开展瓜蒌套种间种实验,破解一批生产技术难题,创新研制适合瓜蒌架下耕种和采摘的农机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三)强化要素保障。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制定瓜蒌产业发展规划和未来一段时间推动瓜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提升政策的精准性和导向性,推动出台瓜蒌产业发展专项支持政策,突出培优扶强,鼓励不占用基本农田发展瓜蒌种植强化政策研究和向上对接力度,在坚守耕地保护红线的前提下,全市统筹推进落实“进出平衡”,争取将产业重点乡镇划为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区域,放宽政策限制,拓宽产业发展用地空间。

(四)推动转型发展。根据瓜蒌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及发展趋势,找准产业发展定位,对全市瓜蒌产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持续推进瓜蒌优良品种繁育,争取瓜蒌早日列入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加强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坚持适度规模经营,在满足市场基本需求的情况下,引导部分企业从精深加工向提供种苗、技术服务转型,从做大做强向做特做优转变,从向规模要效益转为向创新要效益向科技要效益,实现不增面积增效益的目标。


Copyright © 2002-2023 政协潜山市委员会 地址:安徽省潜山市潜阳路368号 电话/传真:0556-8928211
备案号:皖ICP备11020677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402000221号 技术支持:炫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