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视察调研

关于“大天柱山”规划建设管理专题协商报告

发布时间:2024-11-07 15:11  点击率:



市政协人资环委

202410

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安排,市政协成立“大天柱山”规划建设管理专题调研组,围绕如何破解“大天柱山”发展与安全、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完善规划建设管理的体制机制,先后赴天柱山镇、水吼镇、龙潭乡等重点旅游乡镇实地调研并邀请相关村“两委”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座谈,多方听取天柱山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共谋发展之策。现综合调研组意见建议,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天柱山机构设置基本情况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1982年设立的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及独特地质地貌为一体,以观光为主的山岳型景区,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文明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景区范围涉及3个乡镇、8个行政村和一个国有林场,占地面积为102.72平方公里,核心景区6.7平方公里。目前,天柱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国家地质公园管委会合署办公,为潜山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

二、天柱山规划建设管理成效

(一)规划体系逐步建立。《天柱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9年—2025年)》自2010年获批以来,天柱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和《天柱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要求,先后编制并获批《主峰景区专题报告》《天柱山风景名胜区大龙窝索道上下站房及其下站房地段详细规划方案》《天柱山虎头崖景区白云庵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天柱山风景名胜区九井河景区详细规划》《天柱山风景名胜区三祖寺景区详细规划》《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详细规划》,实现了景区详细规划全覆盖。天柱山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于2018年经县政府第2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于2019年2月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

(二)审批管理更加规范。2018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安庆市天柱山风景名胜区条例》为天柱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了具体依据对涉及自然保护地建设项目,天管会建设环保局进行预审,并向市林业局提交项目初审意见;景区所有建设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所有建设项目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严格执行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三同时”制度。建立农村宅基地审查报批一站式服务制度和农业农村、资规等部门联合审查审核机制,对涉及景区范围内的三个乡镇8个行政村的原居民建房申请进行前置审核。同时,天柱山风景区管委会与生态环境分局、市林业局等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常态化开展天柱山自然保护地遥感核查,确保遥感点位核查无违法违规问题,切实维护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安全。

(三)服务配套日趋完善。建成天柱山地质公园博物馆、7K入口服务区停车场,新改建旅游厕所180余座;陋室邂逅、海心谷、万山民宿群等环天柱山民宿集群发展;完善了“高山流水”旅游风景廊道建设,环天柱山旅游风景道驿站、观景台、休憩亭等公共休闲设施全面建成,长板速降赛道全面优化;龙潭河景区即将建成投入运营,大龙窝索道与龙潭河索道形成东西双向联动大旅游环线;实施环天柱山一号公路、环潜河西路建设,天龙隧道顺利贯通,境内景点景区“串珠成链”,天柱山“旅游长廊”联动发展,通乡到村达景“快进慢游”交通网逐步形成;推进“互联网+旅游”建设,天柱山智慧旅游景区和“一中心三平台”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实现涉旅数据全网互通,“一部手机游潜山”便捷高效,游客满意度大幅提升。基础建设不断完善为天柱山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潜山连续5年上榜全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

三、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健全。景区内的乡(镇)、村划归天柱山管委会实行统一管理,景区开发建设和管理涉及属地乡镇与多个部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产生管理真空;自保地与风景区分类分区管理体系不明确,项目入区管理机制未建立,虎头崖、九井河等优质资源被民营资本占而不用,导致景区资源开发无序,保护无力。

(二)景区规划不统一。风景区村镇规划与景区规划由不同部门和乡镇组织编制实施,规划与规划之间缺乏协同,景区项目开发运营碎片化、同质化现象突出,建设混乱,缺乏特色和竞争力。

(三) 发展保护不协调。在旅游开发和经营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大开大挖,无序过度开发,随意排污等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过度追求商业化忽视景区的文化、环境和生态价值,严重影响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四、意见建议

强化风景区规划建设管理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协调保护与开发,构建“大天柱山”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大天柱山”资源融合、区域联动发展的现实需要,为此建议:

(一)坚持规划引领,致力提质扩容

1.优化规划编制系统梳理天柱山风景名胜区前期历史遗留问题和急需落实的事项,科学开展天柱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及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确保从规划源头上解决问题,形成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纲,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无缝衔接的规划编制体系。

2.强化规划协同。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实现“多规合一”。建议由天管会牵头,组织编制《大“天柱山”国土空间规划》,规划范围覆盖天柱山镇,梅城镇凤凰村,水吼镇水吼村、天柱村、和平村、割肚村、七里村,龙潭乡龙潭村、万涧村、杜埠村、漆铺村。明确周边乡镇各板块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变“九龙治水”为“攥指成拳”,确保各景区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3.推动规划落实。成立“大天柱规划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与天管会建设环保局合署办公,具体负责规划编制与实施。出台《“大天柱山”规划管理办法》和《农民建房管理办法》,坚持“一张图”规划、“一盘棋”推进、“一体化”管理,确保大天柱山规划有序推进,稳步实施。

(二)完善基础配套,提升服务功能

4.保障饮水安全。着力推动供水一体化建设。科学选择饮用水水源,通过改扩建水厂、延伸供水管网、联网并网,扩大供水范围;健全规模水厂自检、水质检测中心按月巡检检测体系,完善供水应急预案,形成以统一供水为主分散供水为补充的大天柱山一体化供水体系,确保供水安全。

5.升级服务设施。升级改造游客服务中心,高标准完善旅游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应急医疗救助点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围绕旅游车辆通行难、停车难、寻路难等问题,推动建设新能源旅游综合服务站,新建、改扩建停车场,完善旅游道路交通指示牌设计、设置,提升旅游大数据中心和智慧旅游网络建设,实现智能导游、智能找厕、智慧停车等便民功能全覆盖,打通游客出行“最后一公里”。

6.优化交通体系。快槎水高速出口至龙潭河、环山公路等道路建设,完善休闲绿道、自行车道、登山步道、慢行步道,打造大别山国家森林步道、环天柱山旅游风景道,推进旅游风景廊道建设;提升乡村旅游公路通行质量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构建“慢游”交通基础设施网,推动传统公路向旅游风景道转型,积极争取太天舒高速公路早日立项开工建设,实现“大天柱山”交通内环外联新格局。

(三)健全管理体系,增强发展动能

7.理顺管理体制实施天柱山风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探索风景区周边水吼镇、龙潭乡部分村与天柱山镇合并成立副县级建制大天柱山镇,隶属于天柱山管委会,并由乡镇书记兼任管委会党委委员、副主任;由天柱山管委会统筹大天柱山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8.完善管理制度成立“大天柱山”项目入区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大天柱山入区项目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项目监管巡查机制,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确保建设项目按规划实施。

9.明确管理责任实行资源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明晰风景区管委会集中统一行使的行政管理权,进一步厘清管委会、文旅集团之间管理主体和经营主体责权利,构建各司其职,协调联动,齐抓共管,责任权利高度统一、有序运转的管理运营格局。


Copyright © 2002-2023 政协潜山市委员会 地址:安徽省潜山市潜阳路368号 电话/传真:0556-8928211
备案号:皖ICP备11020677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402000221号 技术支持:炫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