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潜山市天柱山镇政协联络组反映,近年来,以提供午餐午休、临时托管、课程辅导为服务内容的校外托管机构纷纷兴起,在帮助学生家长解决小孩放学后接送、食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需要。但近期调研发现,校外托管机构大都分布在以学校为中心的附近居民楼和临街商铺,条件简陋;存在无证无照经营、人员素养不高、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等情况,安全隐患较大,而其服务对象又是中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社会关注度较高。
为切实守护中小学生校外托管安全,建议如下:
一、监管责任到位,织密安全网络。按照“属地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建立政府主导、有关部门参与的校外托管机构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做好本辖区内校外托管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教育、市监、公安、住建、卫健、消防等相关部门要明确校外托管机构监管中的权责边界,形成“事前审核—事中监管—事后追溯”的全流程管理闭环,信息实时共享,数据实时互通,避免监管盲区。并定期组织联合检查(尤其署假期间),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督促整改销号,确保校外托管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二、安全管理到位,筑牢制度防线。严格准入与资质管理,制定统一的开办标准(包括机构选址、场所安全、管理制度、消防设施、食品安全、应急处置预案、从业人员资质等),要求必须取得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资质后方可营业,禁止有违法犯罪记录或不良从业记录的人员从事托管服务。同时加强消防、食品、卫生等安全管理,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应急通道、明厨亮灶、食品留样、定期消毒,确保托管学生的人身安全。
三、托管服务到位,提升专业水平。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落地,校外托管机构的业务不断升级。校外托管机构要合理规划功能区域,保持教室整洁,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要树立“用心、专业、有爱”的服务理念,选拔招聘具备教育热情、责任心、专业学科知识及教学经验的教师,根据学生年龄、学习水平制定个性化辅导计划,提升教学与辅导质量。要落实诚信经营要求,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学习进展、情绪状态,提供针对性建议,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四、社会共治到位,凝聚协同合力。通过财政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区、学校等开办公益托管机构,缓解家长负担,减少对校外托管的依赖。建立校外托管机构行业协会,制定行业公约,引导托管机构主动规范经营、家长理性选择托管机构。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监督渠道,推动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共治格局,对存在违规举办、安全无保障等问题的校外托管机构,应严肃查处并将其列入黑名单,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