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凤飞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潜山市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与和美乡村建设相结合,用历史文化为乡村振兴赋值赋能。潜山市痘姆乡依托“痘姆陶非遗文化”与“地质文化”特色,积极打造陶源特色小镇和中国地质文化村,并在节假日成功“出圈”。然而,我们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仍存在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忽视本土特色的融入,重视文化载体建设、忽视村民保护传承意识培养和重视非遗文化资源、忽视文化资源创新等问题。为此,提出建议如下:
一、做好规划,找准本土特色亮点
鲜明的特色亮点是乡村的灵魂,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必须强化以乡村为本位,立足资源优势,找准特色亮点,实现乡村个性化发展。不同的区域方位、自然条件和历史积淀,会呈现不同的乡村文化风貌。应科学把握差异与特点,充分挖掘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资源,识别具有独特性、代表性和传承价值的文化元素,确定哪些文化资源需要保护和发扬,哪些文化元素可以活化创新利用。从战略的高度审视乡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制定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前瞻性的发展规划,将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资源的运用、文化精神的传承统筹考量、综合运用,保留乡土本色,凸显地域文化特色。
二、讲好故事,坚定乡村文化自信
讲好“乡村文化故事”,是推动乡村发展的有力手段,更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组织专业人员对潜山红色文化、戏曲文化、名人文化、非遗文化、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整理成档案资料,为讲好故事提供素材。注重运用互动式、体验式、沉浸式等传播方式,通过文艺表演、短视频发布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乡村文化故事传播给更多的人,提升本地群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吸引外界对潜山地域文化的关注。在传播文化故事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故事的时代性,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提高故事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三、抓好利用,赋值赋能乡村振兴
首先,通过开发文化资源,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组织传统手工艺人进行技艺展示,开设传统艺术工作坊,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乡村的艺术魅力。同时,将这些传统工艺与旅游相结合,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增加乡村的经济收入,比如,痘姆古陶利用非遗元素+市场需求,创造性开发出“天柱物语”手抓壶和陶土砂锅等一批畅销类产品。其次,要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和美乡村建设中,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乡村景观。对于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可以进行修缮和保护,使其成为乡村的文化地标。对于乡村的园林景观,可以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融入当地传统文化元素,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最后,要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农业、旅游等领域的结合,发展文化产业。利用乡村文化资源,开发文化演艺、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产品,为乡村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和支持乡村文化产业的创新,通过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等,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