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视察调研

关于我县发展旅游经济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7-10-31 23:47  点击率:

一、我县发展旅游经济的情况

近几年来,我县在县委县政府 “旅游兴县”战略部署下,强力推进旅游经济发展,旅游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特色资源开发力度加大,旅游内涵不断丰富

1998年省皖西南旅游工作会议和县委县政府连续3年下发关于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31号文件以来,全县上下迅速掀起旅游开发的热潮。结合创建5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文明风景区,加快了主景区深度开发。先后完成了神秘谷——天池峰——总关寨的循环路线改造,青龙背至炼丹湖段旅游线路整治靓化,兴建了天柱山地质博物馆。加快了人文宗教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完成了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保护工程,启动薛家岗遗址保护开发一期工程,完成了杨家祠堂的修缮。加强了三祖寺、佛光寺景区规划和建设,新建了三祖寺旅游文化广场、佛光寺主体工程。编制了山城结合部的天柱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潜水滨河观光带规划以及天柱山茶庄总体规划,提升了天柱山旅游品味,丰富了天柱山旅游内涵。一些乡镇也在天柱山旅游龙头的带动下,相继开发了一些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如:白马潭漂流、天龙关攀岩、天柱大峡谷、乡村大世界、板仓自然保护区科普考察休闲基地、查冲农业生态观光园等。

2、旅游投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近几年来,全县完成了车轴寺至野寨、野寨至马祖公路拓宽改造工程,新建了景区电子监控中心、电子门票管理系统和游客服务中心等各种旅游服务设施,完善了景区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结合乡村公路建设启动了彭河至板仓自然保护区、水吼至白马潭漂流公路改造工程,完成了天柱山后山景区路面改造工程。在县城相继完成了县城舒州路、南岳路的包装整治,通往天柱山旅游通道得到硬化、亮化和美化。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县已有星级宾馆11家(其中:41家、36家),旅游重点接待单位24家,农家乐宾馆20家,标准床位8000张;旅行社23家,导游员450人,大型旅游购物超市5个,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

3、营销力度不断加强,品牌效应逐步提升

近几年来,有关部门先后成功举办了CCTV模特大赛、三祖寺建寺1500周年庆典、首届皖菜烹饪大赛、天柱山国家地质公园开园等活动。去年,借《天仙配》在央视电视剧频道播出之际,打出了“七仙女的故乡、安徽天柱山”等广告,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此外,在俄罗斯红场成功举办了“天柱山旅游养生推介会”,进一步扩大了天柱山旅游国际影响。积极开展了多项品牌争创活动,天柱山已成为集4个国家级称号(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于一身的著名风景区,在海内外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07年天柱山荣获国家建设部颁发的“最具潜力的十大风景名胜区”称号。

4、旅游产业规模日益扩大,综合效益不断提高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县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餐饮、交通、商贸、房地产等行业呈现出繁荣景象。据了解,2007年天柱山旅游人数达到1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亿元,占全年GDP总量的9.4%。据统计,今年1-8月份,我县旅游景点、旅行社、宾馆餐饮业等完成地税收入615.9万元。占地税完成数的7.43%,商贸等涉旅行业完成776.8万元,占9.37%,旅游带动房地产业完成2706.4万元,占32.67%,三项累计完成地方税收4099.1万元,占地税完成总数的49.47%。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也为城乡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目前我县从事第三产业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达5000余家,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旅游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的重要渠道。特别是各景区景点附近农民,通过兴办家庭旅社、售旅游商品、参与旅游服务等,走上了就地转岗、发家致富之路。

二、我县发展旅游经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调研中,委员们也了解到我县旅游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旅游兴县意识不浓,总体部署不力。多年来未召开全县性的旅游工作会议,对旅游经济发展缺乏总体部署。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31号文件,并确立“旅游兴县”战略,对发展旅游经济提出了工作任务,但由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少措施,实际效果相差太大。尤其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县至今仍未出台全县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景区景点各自为战、必然是小打小闹。

2、人文旅游资源挖掘不深,缺乏展示载体。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县境内众多的人文资源仅有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在对游客开放,其他人文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地开发利用,缺乏展示载体,“有得说的,没得看的”。占庄老屋、杨家老屋、张恨水故居自然损毁严重,薛家岗文化博物馆至今没有动工建设,首封天柱山为南岳的汉武大帝祭岳台和二乔公园尚未规划,致使天柱山旅游缺少文化内涵,品味难以提高。

3、发展环境不优,旅游投入不足。虽然我县的大交通网络已经形成,但内部交通网络不够完善,资金投入不足。除天柱山主景区以外,各旅游景点之间的连接线路等级低,可进入性差,如2006年《天仙配》剧组曾准备在占庄老屋取景,但终因拍摄器材运不进去而不得不放弃。天柱山后山景区因进入困难,迟迟运转不起来。旅游管理人才缺乏、规范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

4、旅游产业链不长,拉动效应不明显。据调研,目前我县的旅游购物及餐饮业普遍大众化,缺乏地方特色,不能有效地吸引、刺激游客消费。省级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只有2家,众多的旅游企业在生产销售上缺乏统一规划。由于旅游“六要素”的松散性,整体无法形成产业链,旅游经济综合收入增长缓慢,对国民经济拉动力不大。

三、加快我县特色旅游发展的建议

调研中,委员们针对我县实际,结合学习考察,就进一步加快我县特色旅游发展提出一些积极的意见和建议。

1、突出旅游产业发展定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当前,我县旅游经济与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基本形成三足鼎力的格局,全县在对三大主体经济进行部署时,要以更大的手笔、更加开放的眼光,突出我县旅游经济发展的定位,重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统筹发展,优化旅游产业区域布局。尽快高起点编制全县旅游总体规划和乡镇区域规划以及景点专项规划,加强规划项目的协调管理,优化配置,差异发展,避免雷同。

尽快制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大力吸引国内外投资商参与我县旅游产业发展,设立旅游发展基金,支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上规模、上档次,提升我县旅游产业水平。

激活旅游发展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天柱山管委会旅游综合协调职能,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明确目标管理责任,强化工作绩效考核,每年召开一次全县兴旅大会,努力营造重振旅游兴县的良好氛围。

2、进一步改革经营模式,发挥市场主体作用。

加快旅游企业改革步伐。进一步创新天柱山市场化运作机制,争取早日上市。借鉴全县“两砂”管理模式,合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发展旅游产业。

支持涉旅企业做大做强。鼓励符合条件的涉旅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项目融资、产权置换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加快发展。支持一些涉旅企业发展同业联盟,推进利益共享的连锁经营和集约式服务。

扎实推进特色旅游项目建设。要抓紧做好旅游项目库,加强旅游招商引资,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我县旅游开发建设。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以集中规划、成片开发取得旅游景区经营权,对投资额超亿元的旅游开发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3、进一步打造天柱山品牌,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提升旅游景区建设水平。借鉴河南云台山开发经验,坚持高起点做好天柱山景区深度开发规划和配套服务设施规划,高起点做好旅游经济开发区内旅游转换中心和休闲运动项目规划。高标准抓好旅游景区建设,要以创建5A级风景区和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为抓手,规划和提升传统旅游景区,开发和建设新兴旅游景区,近期尤其要抓好天柱山后山和东关景区开发,不断提升品位,提高档次。

推动旅游与文化有机融合。要把旅游与文化融合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利用古皖文化宗教文化,开发旅游演艺项目,打造文化旅游产品。尽快启动县城旅游经济区古皖文化园、二乔公园建设,推进薛家岗遗址、杨家祠堂、名人故居的保护开发进程。加快三祖寺景区、佛光寺景区二期工程建设,启动白鹤宫等道教遗址开发,丰富天柱山人文宗教文化旅游内涵。

加大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以增强吸引力,延长逗留时间,促进旅游消费为重点,大力开发生态游、农家乐、农耕文化游和农村民俗游等。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将达到标准的特色旅游产品纳入天柱山大旅游格局中,逐步实行“一票制”旅游。继续推动皖菜烹饪大赛活动深入开展,大力扶持一些生产企业,开发一批特色鲜明的农特产品和旅游纪念品、工艺品,逐步形成自然观光与文化观赏相协调,长线旅游与短线旅游相结合,各类要素相配套的旅游产品体系。

强化基础建设。打通各旅游景点快速通道,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加强旅游交通标识和旅游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4、进一步创新宣传营销,拓展旅游市场空间

健全旅游宣传营销机制。要把宣传营销作为旅游工作的重要抓手,建立政府整体形象宣传和企业产品宣传相结合的宣传促销机制。县直各部门开展对外交流交往活动,要注重统筹安排,加强旅游宣传,把我县旅游产品作为“名片”推出去。支持和引导旅游企业抓好产品营销,对招来海内外游客和组织旅游包机、专列、专船较多的旅行社要给予相应的奖励。

提升旅游营销策划水平。高度重视旅游营销策划工作,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创意公司、文化企业、主流媒体等,参与我县旅游营销策划,努力打造高质量高品位的旅游宣传品牌,使之成为推介潜山旅游、展示潜山形象的新平台。要认真研究客源结构、加强市场预测,有针对性加大对重点目标市场的促销力度。进一步丰富重大节庆旅游内涵,鼓励社会各界举办各种形式的专业会议、博览交易、文化演出、体育赛事等活动,大力推动商务旅游,着力解决旅游客源严重不足的难题。

扩大旅游市场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区域旅游合作,引进外来先进管理技术和旅游专业人才,引进境外有实力投资商来潜兴办旅游企业,加强县内和周边地区旅游营销合作,推进县内和周边地区整体营销,实现优势互补,形成规模效应。

Copyright © 2002-2023 政协潜山市委员会 地址:安徽省潜山市潜阳路368号 电话/传真:0556-8928211
备案号:皖ICP备11020677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402000221号 技术支持:炫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