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社情民意

2025年第一期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5-02-25 11:19  点击率:

据市政协委员李信反映,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设立,是一项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建设项目,在防止农村居民因病致贫、规模性返贫方面起到了兜底的基石作用。自2003年新农合政策实施开始至今已有20年,但是每到缴纳城乡医疗保险季,农村居民主动缴纳医疗保险费的积极性仍然不高,常常需要基层干部做思想工作催缴,自愿参保变成了“催缴参保”。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农村居民参保缴费负担重。认为保费太高,超过家庭的承受能力。近几年来,每年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增长速度较大,24年是每人380元,25400元,一般家庭每年都要缴纳1-2千元,对这些农村家庭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且保费年年涨,又没明确上限,群众心里没底。

二是目前城乡居民医保采用的是定额筹资方式,即每个人按固定金额缴纳医保费用,这种方式忽视了人们收入水平的差异,对低收入人群构成较大的经济压力。

三是参加医保达不到自己的“预想值”。有些参保人员认为,在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虽然报销比例高,但医疗技术水平低;在二级以上的等级医院就医,质量有保障,但报销比例低,甚至看门诊没有报销。认为医保对自己“保不了”什么,达不到“保”的目的。

四是过度医疗问题。部分医疗机构一直在扩大装修,越来越高大上,追求利益最大化,不少医院存在“过度医疗”等问题,导致农村地区居民患癌症、罕见病等重特大疾病的医疗费用负担十分沉重,已成为农村家庭返贫致贫的主要原因。小病用不到怕麻烦,大病看不起,即使报销后也难以承担。

五是缴费激励机制缺乏。由于医保费用不能累计,参保缴费每年清零,缴费一年与连续缴费多年在报销比例上没有差别,部分群众认为自己目前身体健康,不需要参保,因此滋生“躲”和“赌”的侥幸心理,连续缴费的积极性不高,选择性参保现象突出。

具体建议:

一是探索建立连续缴费激励机制。建议借鉴我国已有的商业保险经验,对一年内未享受住院报销的城乡居民,允许一定比例的缴费累积到下一年使用,适当降低次年缴费金额;对连续参保者,按照年限提高报销比例,对中断参保者,报销比例降低;用制度来确保连续缴费者受益,激励年轻、健康居民参保。以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的积极性。

二是探索实行阶梯式缴费政策。建议参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制度,设定不同的城乡医保缴费档次,参保人可按照自己的经济条件合理选择。对于低收入群体,可以选择降低医保个人缴费标准,即减轻了经济负担,又确保不会因缴纳医保负担过重而放弃参保,避免造成一旦断缴,遭遇生病住院医疗费用导致的负债累累,因病返贫。

三是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市内两家医院的龙头引领和示范效应,加强人才培养,打造综合能力强的县级医疗中心,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让县级医院“急难重病”诊疗水平更高;让群众无需耗时费力花钱异地就诊,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看病少跑路、少花钱。

四是加大医疗腐败行为整治力度。规范医疗活动,杜绝一切吞噬医保基金的行为,查找群众有病之后不想去、不愿去医院的原因,切实提高群众就医看病的满意度,也确保医保基金安全有保障。


Copyright © 2002-2023 政协潜山市委员会 地址:安徽省潜山市潜阳路368号 电话/传真:0556-8928211
备案号:皖ICP备11020677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402000221号 技术支持:炫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