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照 张自成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工作,坚持绿色发展方向,着力要素保障,建基地、育龙头、树品牌、促融合,持续推进我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较好的成效,全市茶园面积13.2万亩,茶业产值近7亿元(一产),潜山市先后被评为安徽省茶产业十强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茶产业规模化发展示范县。但对比茶产业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科技支撑不够强、品牌打造不够响、产业融合不够深等问题。下面我在结合前期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就强化要素保障 ,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五点建议。
一、强化科技兴茶,助推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制定完善茶产业发展规划,统筹推进“三茶”发展。加大同中科院、安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力度,依托他们在茶叶学科和人才聚集的研发优势,为潜山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组织开展精深加工研发,支持适应茶区生产的小型、轻便、多功能茶机装备研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先进适用、节本高效、绿色环保的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应用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新技术和新装备,支持建设智慧茶园,推进茶叶生产基地、加工设备、销售平台、品质监管等全程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创建。加快茶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系统建设,实现茶叶“三品一标”产品全程可追溯。
二、强化人才支撑,聚力做强企业主体。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加快培育本土用得上、留得住的“土专家”“田秀才”。持续开展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和科技特派员活动,至少培育1个省级茶业科技特派团。支持开展茶园种植管理、采摘加工及营销技能培训,把人才培养植入到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采茶制茶人员、茶艺师、品鉴师及企业管理人才等。充实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人员队伍,确保重点乡镇有一名以上茶叶专业技术干部。做实做强家庭茶场、专业合作社等茶业主体,实施集约化发展。整合小、散、弱的茶叶加工企业,加快引进市场规模大且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或集团企业,通过股份合作、兼并重组、信贷支持等形式增强企业活力与发展能力。
三、强化土地保障,着力提高茶叶加工水平。积极谋划茶产业用地保障,盘活整合原村组茶场、集体企业闲置土地资源,用足用活土地政策。加强规划引领,加快完成乡村规划编制,将茶产业项目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优先保障成长性好的重大项目建设所需用地。优化审批效率,构建“全链条”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压缩用地审批时间,最高效率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护航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强化品牌建设,全力提升市场竞争能力。运营好天柱剑毫品牌管理服务中心,出台“天柱剑毫茶”品牌授权使用管理办法,找准产品定位,优化包装设计,实行统一工艺流程、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设计包装,统一对外宣传和市场知识产权监管保护,充分发挥公用品牌效应。支持茶企丰富品牌内涵,创响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加强品牌宣传营销,创新宣传方式,加大营销投入,支持在主流媒体投放天柱剑毫宣传广告,积极拓展在自媒体、网络直播等渠道的宣传推介。定期主办天柱剑毫斗茶大赛、茶文化节、制作技艺大赛等。组织茶企参加形式多样的展销会、茶博会、研讨会,开展营销推介。支持条件成熟的茶叶经营主体采取合作或独自经营模式在省会所在地的大中城市开设天柱剑毫茶销售门店。
五、强化政策支持,持续增强产业发展动能。通过统筹设立的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集中资金解决当前茶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特色信贷产品,支持保险公司开发茶叶商业性险种等,保持现有支持政策只增不减。结合和美乡村、“四宜村镇”等建设,积极打造一批集茶园农业、休闲观光、研学文旅于一体的最美茶谷、茶乡(村)。实施好潜山市茶产业振兴暨天柱剑毫品牌提升二年行动计划,优化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等,依托茶叶经营主体,建设集茶叶生产、观光旅游、体验、养生、餐饮于一体的茶主题庄园(休闲农业旅游示范园区),串珠成链,打造推广茶旅精品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