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明
2023年1月5日
老年助餐服务是老年人关心的“关键小事”,也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为回应老年人日益迫切的助餐服务需求,着力解决老年人做饭不安全、吃饭不方便、“做一次吃几顿”不健康等问题,我市研究制定了《潜山市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把老年助餐服务行动作为十大暖民心行动之一,高位推动、高效落实,现已建成老年食堂和老年助餐点49个,包含城市社区老年食堂(助餐点)25个、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24个,60岁以上老人就餐人数达19000余人。
在老年助餐推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社会覆盖面不够广、行业参与度不够高、志愿服务等社会力量缺乏、信息化应用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扩大服务供给,提高老年助餐覆盖面。我国当前人均寿命达到78.2岁,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潜山市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10万人,现阶段我市的老年助餐水平无法满足老年人就餐总体需求,提高老年助餐覆盖率迫在眉睫。一是改造提升现有社区老年食堂,围绕“广覆盖、贴需求、惠民生、可触及”原则,统筹考虑人口密度、老年人口分布、服务半径等因素,推动现有社区老年食堂改造提升,扩大容纳就餐人数,提高服务水平,引导更多老年人就餐。二是发展多形式老年助餐服务供给,有条件的社区、村居可自行建设运营老年食堂(助餐点),同时鼓励单位食堂提供助餐服务;各乡镇可依托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或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为老年人提供膳食加工配制、外送及集中用餐服务。
二、支持社会企业参与助餐配餐,引领更多餐饮行业加入。我市现有老年食堂和老年助餐点,主要采取政府部门投入、村(居)民委员会运行模式,此模式下老年助餐有着食材放心、价格优惠、运营有保障的优势,但也存在人力不足、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难以提供送餐服务等弊端。要发动辖区内诚信经营、管理规范、食品安全等级高的社会餐饮企业参与养老助餐配餐服务;鼓励餐饮企业进行适老化改造,营造无障碍环境,组团推出符合老年人特定需求的、营养均衡可控的餐品系列。通过多种形式提供就餐送餐服务,打造集中配送中心“1+X”服务模式,即1个专业的老年餐制餐、配送中心,为若干个老年助餐点提供配送服务,老年人可以到老年助餐点就餐或由工作人员送餐上门。
三、弘扬敬老爱老优秀传统文化,鼓励社会力量助力助餐服务。我市今年落实暖民心民生实事“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就餐人数达2万余人,但其中主导力量还是党员干部和村居工作者,社会力量明显不足。现阶段需引导公益慈善、志愿服务资源的加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老爱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必须大力弘扬,更好地推进志愿服务与助餐配餐服务相结合,建立“社工+志愿者”服务队伍,重点为居家“三失一独一高”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志愿助餐配送服务;倡导邻里互助,开发乡村助老公益性岗位,发挥“近邻”优势,动员邻里乡亲开展送餐志愿服务。
四、推出社区智慧食堂,加快老年助餐信息平台建设。依托“皖事通”或现有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居民服务“一卡通”(社会保障卡)等载体,实现统计、结算、管理等信息化。加强老年助餐信息服务,支持供餐单位开展“线上线下”订餐方式,进一步增强供需对接,精细化管理,避免出现餐食供给超出就餐需求情况,造成食材成本的浪费。进一步完善支付方式,采取刷卡支付和人脸识别支付相结合的方式,将老人的人脸信息和吃饭账户联系在一起,直接刷脸就可以吃饭,解决老年人记性差、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等问题,同时强化了财务管理,避免直接收取现金造成难以监管的情况。
老年助餐服务是省委省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暖民心实事,是兼具公益性和市场性的系统工程,需各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多方支持,让我们共同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老年助餐服务工作,用一餐饭的暖心温度换来老年人的幸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