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视察调研

县政协常委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建议

发布时间:2017-10-31 23:47  点击率:
  

  为了强力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根据县委安排,近期我们在县政协主席丁伯祥的带领下,深入到痘姆乡孙塝村就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中,我们对照提纲要求,采取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该村地理环境、人居现状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等,广泛听取村干部和农村居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我们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孙塝村新农村建设现状

  孙塝村位于县城西部6公里处。地势西高东低,兼蓄丘陵和圩坂地貌。境内有五丰河、中河、南河三条水渠穿村而过,土壤肥沃,气候宜人。全村现有人口2116人,居民户547户,村民组27个,自然村庄26个。耕田1547亩,旱地570亩,山场550亩,水面165亩。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产值达47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87元。农村各项事业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粮食生产稳步增长。随着“三减免”“三补贴”政策的落实,农民种粮积极性有了提高,水稻复种面积有了增加,2005年,全村粮食总产达到1200吨,为近几年来最好的一年。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油菜、棉花和其它经济作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为农民增收拓宽了渠道。二是科技种田和机械耕作水平有了提高。该村农民大都乐意接受先进适用技术,改种优质高效品种,促进农业增效。部分农户已实现了耕田和收割机械化作业,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三是劳务经济发展较快。据统计,全村每年有外出务工的青壮年645人,分布全国各地,主要从事缝纫、瓦工、木工、漆工等。既换了脑子,又挣了票子,仅此一项,全村总计收入可达200万元。四是家居条件明显改善。随着生产发展和收入增加,该村已有60%以上农户建造了比较宽敞的砖混结构楼房。有的还建造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质量更为坚固。普遍注重楼房外部造型和装饰。五是交通通讯工具发展迅猛。目前,全村已有80%农户拥有摩托车、电动车等现代交通工具。75%的农户安装了固定电话、30%的人购置了移动电话。六是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事业有了新进步。已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制教育,有近百人考上了大中专院校。有村级医疗卫生室4个。有线电视开始进村入户。已有7个五保户、48个特困人口和13个复退军人享受国家优抚和农保困难补助。尤其值得倡导的是该村还积极探索扶危济困的新路子,专门成立了希望工程基金会,已接受社会捐赠1.4万元,资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学。七是基层组织建设有了加强。通过去年的换届选举和正在进行的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有了增强,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高涨,同心协力,谋求发展的氛围正在形成,这些都将为孙塝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尽管该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和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有以下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一、人多地少,农民增收后劲不足。该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农民收入有60%来自农业。近年来,尽管该村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推广力度,但由于人均耕地有限,(人均耕地仅为1亩),加之粗放经营,因此,很难实现农民收入的突破。同时,由于该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仅有一家轮窑厂,2家小型加工厂和6家小百货商店,年产值为100多万元,经济效益偏低,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较弱,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二、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近几年来,虽然上级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不断加大该村投入力度,但由于历史欠帐太多,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严重老化,村组道路等次低,坑洼不平,渠塘淤积严重,易旱易涝,供电设施陈旧,全村有三个台片,仅有1个完成电改,特别是坂区易涝问题,群众反映强烈。

  三、村庄建设杂乱,人居环境较差。该村除在罗痘公路500米两旁建房稍好外,其余自然村农户住宅,位置大多沿袭历史,随处而建,  比较凌乱,厕所、牛栏、猪圈、禽舍随意搭建,柴草、肥料、垃圾随意堆放,脏、乱、差问题十分突出。

  四、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突出表现:在思想观念上比较保守,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心理,缺乏敢闯敢干的创业精神,安于“丈夫打工、妻子打牌、爷爷种田、奶奶带孩”的现状。在文化素质方面,教育程度普遍偏低,难以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据统计,全村1230多劳动力中,受过高中教育仅有88人,初中教育的519人,其余大多是小学教育。由于教育程度低,导致许多人除了种田和卖苦力外别无选择。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所滑坡,关心集体、热心公益活动等集体主义观念有所淡化,赌博、迷信等不良习气有所抬头,这种现状严重制约着和谐社会发展。

  五、农村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建设严重滞后。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依然存在。农村困难群众救助、弱势群体保障,覆盖面极为有限。

  六、村级债务较重,农民自身积累少,公益事业建设难。据了解,前几年由于各种“达标升级”活动,给村里留下了很多债务,累计达13.6万元,加之集体经济薄弱,村办企业年收入仅为2万元,当前要想实施各项建设,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民自身收入不高,有点积累大多用于建房、教育和防老,真正投入生产建设方面的很少。

  三、思考与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加快经济发展,又要加快社会发展;  既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如何结合本地实际,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痘姆乡孙塝村在全县居中等靠前的水平,从全县来看,当务之急,要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着眼长远,规划先行。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内涵相当丰富,对全国各地都具有普遍意义。因此,我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结合潜山实际,尽快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阶段性标准,在此基础上,根据人口变动、土地变化、生产生活发展、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小城镇建设等实际,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规划。明确要求各地:一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认真分析本地的比较优势,突出特色,以主导产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二要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原则。在充分体现政府“主政一方,造福一方”的工作思路同时,更要尊重农民的意愿,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防止一厢情愿的行政行为。三要坚持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的原则。要将农村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结合一起统筹规划,采取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办法,逐步推进,决不能单兵突进,急于求成。

  二、重点突破,试点先行。结合我县实际,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作为突破口,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要以产业扶持为突破口,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以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持续推进。二是要以“一池四改”为突破口,抓住国家扶持沼气发展机遇,大力实施“一池四改”,促进农村循环经济发展和村容环境改善。三是要以化解乡村债务为突破口,乡村债务是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拦路虎,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帮助乡村化解债务。四是要以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围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以实施“村村通”为契机,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农村文化卫生等设施建设。五是要以提升农村干群综合素质为突破口,引导农村基层干部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明确方向,增强本领,带领群众埋头苦干。同时,加强对农民思想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抓好我县“十村一镇”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不断摸索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完善政策,基础先行。要抢抓推进新农村建设和中部崛起的政策机遇,争取上级更多的扶持,为加强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条件。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基层干群要求县里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加大农业产业化扶持力度,重点支持一批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扶持农民创业。二是加大对农村交通水利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落实补助资金。三是要求加大对村庄人居环境治理方面投入,重点是农村安全用水和“一池四改”的扶持力度。四是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等事业扶持力度。重视农民技能教育,加大转移就业培训力度,尽快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五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建设,努力扩大特困人口和弱势群体的覆盖面,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养老保险。

  四、实出主体,机制先行。新农村建设,既要依靠政府增加投入,同时要放活市场,尤其是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农村的面貌,建设美好家园。县政府要统筹各个部门,整合支农资金,做到项目之间的资金整合,部门之间项目资金的整合,上级和县财力项目资金的整合,研究一种“渠道不乱、事权不变、互为配套、各司其职”的联动机制。要本着农民自愿,政府支持的原则,积极探索引导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新机制,以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积极探索公益事业市场运作机制,将一些有收益性公共事业项目,如农村自来水、有线电视、卫生、体育和职业教育等,通过市场化方式,交给有实力农民来办,既能解决公共投入不足,又能满足群众需要。二、积极探索公共设施管理机制,将那些政府管不了管不好的农村公共水利和道路设施,通过合同承包方式,交给当地农民管理,变“花钱养人”为“花钱养事”。三、积极探索政府奖励机制,更多地采取“以奖代补”、“以物抵资”、“先建后补”等新办法,引导和鼓励农民参加新农村建设。四、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建立农民自主筹资筹劳机制,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农村发展。五、积极探索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激励机制,构建新型的城乡关系,引导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对乡村进行结对帮扶,推动新农村建设。 

                                                                          二○○六年四月

Copyright © 2002-2023 政协潜山市委员会 地址:安徽省潜山市潜阳路368号 电话/传真:0556-8928211
备案号:皖ICP备11020677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402000221号 技术支持:炫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