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视察调研

关于我县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视察报告

发布时间:2017-10-31 23:47  点击率:

  

为了促进我县畜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根据政协工作要点的安排,614日至15日,操龙祥、杨惠芬副主席率领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县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中,委员们听取了县农委、畜牧局负责人关于我县畜牧业生产情况的汇报,实地察看了黄铺镇古墩村、梅城镇河湾村一些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并与有关部门、镇村领导以及部分养殖大户座谈讨论,交换意见。同时还到太湖县进行学习考察。我们的这次视察活动得到了县农委、畜牧局和有关镇村,大力支持与配合,并受到了太湖县政协和农委、畜牧局热情接待。现将我们这次视察活动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畜牧业生产现状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县农牧部门紧紧围绕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的目标,按照“典型示范、效益诱导、良种先行、科技服务”的工作思路,坚持良种、良法、良舍、良料,搞好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力度,狠抓项目实施,有力推动了全县畜牧业发展,使畜牧业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畜禽生产稳定增长。2006年全县出栏生猪228127头,出栏家禽257.6万只,肉类总产量23094吨,禽蛋产量9586吨,分别较上年增加0.5%和0.8%,畜牧业产值38711万元,比上年增加3811万元。2、养殖大户迅猛发展。2006年全县规模养殖户达200多户,饲养畜禽200万头(),规模养殖比重达30%以上。如:梅城河湾生猪养殖大户何聂淼,年可向市场提供二元杂交母猪200多头,出栏外三元杂交肥猪500多头,年可获利达30万元。黄铺镇古墩村养鸡大户郑建华年可出栏肉鸡5万多只,年可获利10万元以上。3、养殖小区正在兴起。目前,已有黄泥镇胜利、前进等村的养猪小区,入驻养猪大户90多户,年出栏肥猪2万多头,黄铺镇古墩村养鸡小区,今年入驻养鸡户64户,年出栏肉鸡可突破100万只。4、养殖效益明显提高。槎水镇绿源食品有限公司,实行“猪———沼———桑”立体养殖;源潭镇三一村刘家军,实行“猪———沼———鱼”循环养殖;杨冲生态园、双林林场等,实行“猪———沼———果”或“羊———沼———果”综合养殖,既充分发挥养殖的经济效益,又较好地改善了生态环境。5、特种养殖星火燎原。一些有志青年纷纷回乡走上养殖创业之路,如:梅城镇青年夏小顶大胆引进鸵鸟养殖,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梅城镇蛟河村、利民村、余井镇余井村还出现了养鸽、养蜂专业户等,拓宽了养殖业增收致富的新途径。6、养殖合作组织逐步建立。近年来,在县农牧部门和乡镇的引导下,一些养殖大户建立了形式多样的合作组织。如:黄泥镇已成立了养猪协会、黄铺镇古墩村成立了养鸡协会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不灵、畜产品流通不畅等问题,提高了农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7、疫病防控逐步完善。各地按照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的防疫目标责任书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层层抓落实,认真开展春秋两季突击强制免疫及平时新补栏畜禽的补针工作,积极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的检疫及畜产品市场的监管,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视察中,委员们还考察了太湖县畜牧业生产情况,认为太湖畜牧业发展具有起步早、措施力、成效大、特色明等特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一是生产总量大。太湖2006年畜牧业产值为7.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7.1%,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890元。二是规模养殖多。太湖已建有标准化养殖小区14个,其中养鸡一次性投苗5万只的养殖小区有11个,三元杂交猪养殖小区3个,规模比重达28%。一次性投苗1万只的农户有20户,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有253户,畜牧业生产正在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三是产业化水平高。太湖县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扶持规模生产,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和供产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模式。2004年,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肉鸡规模化养殖以奖代补意见》,规定凡年出栏2万只以上的养殖户当年的养鸡贷款给予贴息,对年出栏规模达10万只以上的养殖小区给予奖励1万元。连续三年,县财政共拿出财政发展资金82万元,兑现以奖代补,推动全县肉鸡养殖小区发展。2001年,县政府大力鼓励和支持县畜牧局宋海林等5位技术人员,离岗创办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太湖县兴牧有限公司,专业从事肉鸡产业化经营。2005年,县政府决定有偿转让土地101亩,支持兴牧公司兴建种鸡场。2006年,县政府又决定有偿转让工业园区土地30亩,支持兴牧公司建设孵化场。目前,兴牧公司种鸡场已达6万套建设规模,带动规模养殖大户398家,年出栏肉鸡700万只,产值近亿元。2004年,该县畜牧局又有刘刻等3位技术人员离岗创办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太湖县牧之丰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生猪产业化开发,通过提供配料、技术服务等方式发展规模养猪86户,带动253户农户从事养猪生产,年外销三元杂交猪3000头。与此同时,该县还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引进南京雨润集团投资兴建了年屠宰加工2000万只的肉鸡生产线;引进安徽百勤科技饲料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年产12 万吨优质饲料生产线。两个企业的落户,有力推动了全县畜牧产业化的发展。四是技术服务力量强。该县重视畜牧兽医技术队伍建设,几次机构改革未撤,乡镇兽医站财政全额供给人员47人,半额补助的64人,拥有比较好的检测防疫设施,因此能够为广大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从而大大提高了农户科学养殖水平,降低疫病发生风险。五是生猪市场管理“活”。该县生猪屠宰市场管理比较规范,活而不乱。自1999年实行定点屠宰后,有关生猪市场管理税费一直由畜牧检疫部门代征代收,每头猪收取33元。2006年,该县共收取税金近300万元,而我县仅收取税金20多万元。

  二、我县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视察中,委员们充分肯定了我县畜牧业发展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制约我县畜牧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1、传统观念束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一些群众仍囿于“养猪为过年,养禽换油盐”的自给自足的观念,对如何扩大畜禽生产,发家致富方面想得不多;一些干部仍囿于抓粮食油料和经济作物的惯性思维,对如何引导农民兴畜致富、做大做强农业方面重视不够。2、投入不足制约发展。据了解,我县畜牧业生产投入主要依靠广大农户自身缓慢积累,政府公益性、基础性投入较少,规模化养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县财政在每年拨付畜牧在编人员经费的同时,虽安排20万补助乡镇兽医站和防控疫苗费,仅够维持正常工作运转。3、技术服务和疫病防控体系脆弱影响发展。近几年来,我县从事养殖业的农户大多依靠自身的力量,从良种引进、良舍建设、良料配方、良法饲养等都是自己摸索经验,缺乏应有的技术指导,养殖成本高,效益低。乡镇兽医站人员老化,设施陈旧,经费不足,难以承担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管理重任,村级防疫员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体系不全,关系不顺,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同时由于动物疫病种类增多,疫情复杂,加之散养农户“重治不重防”,防控难度越来越大,农牧部门忧心忡忡。4、龙头企业缺乏滞缓发展。龙头企业是引导农民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力量,近几年来,我县畜牧业发展缓慢,很大程度上就是缺少加工、流通型龙头企业的带动。农户一方面担心买难,另一方面又担心卖难,尤其养殖业,多是投入大,存放难的鲜活品,一旦不能及时销售,农户就会蒙受重大损失。因此,迫切需要龙头企业引向市场,带动发展,而且“散养”对生猪市场管理也带来新的问题。据了解,我县与太湖相邻的黄泥、黄铺等地一些屠宰户,为减轻税费负担,将本县生猪运到太湖宰杀,再拉到潜山市场销售,这种不正常现象应当引起我们反思。

  三、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视察中,委员们针对我县畜牧业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提高认识,创新畜牧业发展理念。畜牧业在我  县农业结构中既是短项,又是增量。当前,畜牧业发展正处在由粗放型向精细型、传统型向现代型、资源转化型向市场适应型转变时期,迫切需要我们充分认识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因此,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切实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中之重来抓,积极引导广大农户改变传统养殖观念,大力推行健康养殖方式,着力提高养殖水平和产品质量,全面推进我县畜牧业发展。

  2、进一步明确重点,创新畜牧业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历届县委、县政府以及全县广大干群的不懈努力,我县农业已基本形成五大主导产业,其中水吼、黄柏等山区已形成以茶叶、蚕桑、瓜篓为主的特色产业,梅城、王河等畈区已形成以粮食、油料为主的特色产业,而黄铺、余井、源潭等丘陵地区产业布局不明显。因此,要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明确重点发展思路,针对丘陵地区所具有的山场、劳动力资源丰富和交通区位的优势,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要积极推进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突出抓好生猪和肉鸡两个饲养周期短、效益高的养殖业。借鉴兄弟县成功经验,坚持走“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之路。积极引导农户实行规模化、立体化养殖,充分发挥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畜牧业综合经济效益。逐步引导养殖大户向养殖小区集中、引导养殖小区向优势区域集中,努力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品牌。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培育加工、流通型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要积极推行健康养殖方式,抓紧制订畜产品无公害生产质量标准,做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加强技术服务和疫病防控,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畜牧业健康发展。

  3、进一步加强领导,创新畜牧业发展措施。(1)成立畜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全县畜牧业发展规划布局,协调畜牧生产、加工、销售质量监督等各项工作,及时帮助各地解决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我县畜牧业快速发展。(2)出台扶持政策,采取以奖代补,推动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建设。切块安排一定数额资金,专项用于良种补贴,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加快良种更新换代,进一步提升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3)积极做好畜牧业项目申报立项工作,争取上级对口项目资金支持,加快我县畜牧产业基础设施建设。(4)积极引导广大养殖农户本着自愿互利原则,加快组建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养殖业发展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5)加强农户技术培训。要把畜牧业技术培训纳入阳光工程计划,安排一定农户定期培训养殖和防疫技术,不断提高农户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4、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畜牧业发展管理体制。一是积极探索创新畜牧业技术服务机制,大力鼓励和支持畜牧科技人员离岗领办创办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为农民发展养殖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带动畜牧业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二是积极探索创新兽医管理体制,要按照皖政[2006]56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执法机构和兽医技术支持体系,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工资补助,完善兽医工作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强化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疫能力和水平。三是创新生猪市场管理体制,既要确保税收不流失,又要确保群众负担不增加,合理调整税费收取标准和分成比例,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七年六月

Copyright © 2002-2023 政协潜山市委员会 地址:安徽省潜山市潜阳路368号 电话/传真:0556-8928211
备案号:皖ICP备11020677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402000221号 技术支持:炫乐网络